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謅議論文

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謅議論文

  摘要:本文構建了融合教學設計理論、課程開發理論和學習理論的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同時詳細分析了該模式的九個主要模組。

  關鍵詞:高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資源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3-0127-04

  探究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可從最一般、最有普遍意義的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入手。在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應用現狀,研究教學設計理論、課程開發理論和學習理論,深入實際瞭解高職教育理論和規律的基礎上,本文嘗試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的構建。該模式共包含九個模組,即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高職學習者分析、學習資源內容分析、資源環境分析、教學策略設計、多媒體學習資訊設計、形成性評價、修改、總結性評價。前三個模組,模式中將其置於一個橢圓形中,意指這三個模組在實際的資源設計中常常不分彼此,交叉進行。

  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

  資源設計活動中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確定學習資源的建設目標。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目標,有助於在資源設計活動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開發合適的評估工具,進行資源應用結果的評估。1.確定資源建設目標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透過相關的績效分析不難發現,提升高職教育的資訊化和現代化的解決方法包括:提升高職校教育技術環境、加強高職校教師培訓,以及建設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等。一般說來,在教學設計領域,確定教學目標有四種基本的方法[1]:學科專家法、內容綱要法、行政命令法以及績效技術法。表1為確定資源建設目標的樣表。2.分析具體資源的教學目標加涅把學習結果分為五類[2]: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資訊、動作技能和態度。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對某一具體資源的目標進行分析,有助於精確地確定高職學習者透過該資源的學習能夠有什麼具體的行為表現。表2為分析資源建設目標樣表。

  高職學習者分析

  資源設計中的學習者分析,主要是考慮與學習效果相關的學習者特徵。透過文獻調研與實踐分析,筆者在下頁表3樣表具體的“學習者分析”步驟中提煉出了幾個有意義的因素。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的資源設計實踐活動中,這些因素不必全部包括進去,筆者只是提供了一種較為全面而有效的參考而已。該說明同樣適用於本文後面的其他樣表。

  學習資源內容分析

  具體資源的內容分析是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的關鍵步驟,之後的教學策略設計、媒體設計、平臺選擇、評價都要以此為依據進行。內容分析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學設計師更好地把握內容的定位和要求,在此階段不會也不要進行任何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3]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內容分析的目的在於幫助資源設計者更好地瞭解不熟悉的學習者(高職生)的學習內容,從而確保資源設計的質量。一般說來,確定學習內容有三種方法[4]:主題分析、程式分析和關鍵動因分析。具體來說,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以這樣對某個具體資源建設的內容進行分析:透過主題分析,明確該資源的內容及組成要素的結構,分析的具體程度應視高職學習者在該領域的知識水平而靈活掌握;透過程式分析,明確高職學習者完成該資源的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步驟,以及步驟間轉換的線索;透過關鍵動因分析,獲取與高職教育資源相關的人際技能與態度。表4為資源內容分析樣表。

  資源環境分析

  資源環境分析包括兩部分:傳輸教學的環境和所學知識的應用環境,也就是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高職生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的差異性,是資源設計者應該十分重視的設計制約因素。表5為環境分析樣表。下面著重考慮真實的社會作為資源設計的績效環境的若干特徵:①績效環境對高職生的導向。這裡要考慮的因素是真實的社會對高職生運用所學知識的組織支援,擴充套件一點說是社會對高職生的關心與重視程度。②績效環境與高職生所學新知識的關聯。這是分析高職生所學新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以及是否存在哪方面的物理或環境限制。這一方面要求資源設計者多為高職生設計與真實社會相關的新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社會支援系統在高職生績效環境中的重要性。學習環境中一般考慮以下因素:①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情況。獲取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資訊,目的是考察它對於數字化學習的適合程度,具體內容包括有多少間多媒體教室、是否已建成校園網、師機比、生機比等客觀資訊。②高職校教學環境對真實社會的適應性。這裡主要是考慮高職生在高職校獲取的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是否具有相容性。如果有差距,在高職校的教學環境中可以做哪些改變和調整,以增強知識的可遷移性。③高職校影響數字化學習的限制條件。筆者要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應該在進行策略設計和資訊設計前考慮學習環境中的若干限制條件,如基礎設施、師資、資金、現有資源及應用狀況等。

  資源的教學策略設計

  關於教學策略的研究理論成果頗多,經過比較和甄別,筆者擬在研究時間較早、較具權威性的加涅的相關學術思想指導下進行這部分內容的分析。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以加涅的教學事件作為策略設計的起點,但是最終的學習資源策略設計應該盡最大可能兼顧到ARCS(吸引注意力,建立認知關聯,保持自信心,維持滿意感)模型的理念。上頁表6為教學策略設計樣表。

  多媒體學習資訊設計

  完成了教學策略設計之後,就可以進行學習資訊的設計。關於學習資訊設計,有多種不同的論述,這裡援引王永鋒的觀點[4]:所謂資訊設計就是將各種多媒體元素看作待加工的資訊元素,思索在計算機介面中如何有效組織設計這些元素,以利於學習者有意義學習。一般來說,多媒體元素包括五大類:文字、圖形(影象)、音訊、影片、動畫。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5]是理查德邁耶和其合作者結合認知心理學對人類資訊加工的研究以及自己十多年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指導多媒體學習與多媒體學習材料設計的定律。在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將理查德邁耶的多媒體學習理論作為重要的設計參考因素。上頁表7為多媒體學習資訊設計樣表。

  形成性評價

  資源設計中引入形成性評價,可以從學習者那裡收集到與教學材料的使用及教學效果有關的資料,從而資源可以在正式使用前修改得更能促進學習。形成性評價的步驟一般包括一對一評價、小組評價、現場試驗。[6]關於在每個步驟中具體需要考量哪些內容,筆者建議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的“形成性評價設計”的每個步驟中,將形成性評價之前的幾個教學設計步驟都作為考量內容,換句話說,將資源設計進行到現在所形成的“成果”都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內容。上頁表8為形成性評價設計樣表。

  修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修改教學。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這一步驟與上一步驟緊緊相連且緊密對應,是根據上一步驟獲得的資訊來對每個考量因素做出相應的調整,修改教學樣表如上頁表9所示。

  總結性評價

  在資源設計活動中,總結性評價是收集資料和資訊的過程,其目的是做出決策,確定是否繼續使用當前的學習資源。總結性評價的核心評價者一般不是教學(資源)設計者。總結性評價往往更需要不熟悉資源設計詳細過程的外部評價者,以便更公正客觀地看待資源的優點與缺點。

  參考文獻:

  [1][6]W.迪克,L.凱瑞,J.凱瑞.系統化教學設計(第六版)[M].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314.

  [2]SusanElizabethCrichton,GailKopp編,汪瓊等修訂.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手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

  [3]GaryR.Morrison,StevenM.Ross,JerroldE.Kemp著,嚴玉萍譯.設計有效教學(第四版)(DesigningEffectiveInstruction,FourthEdition)[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85.

  [4]王永鋒.基於認知的多媒體學習資訊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6.

  [5]閆志明.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及其定律——對理查德.E.邁耶多媒體學習研究的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8(6):11-1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