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美好家園議論文

美麗中國美好家園議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麗中國美好家園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麗中國美好家園議論文1

  我讀了《美麗中國美好家園》這本書,祖國大陸哺育著我們,我們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繁衍於斯,建設著我們的美好家園。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卻是灰白的天空和大片的霧霾,黑臭的小河裡面漂浮著因為水的汙染紛紛死去的魚蝦,森林被濫伐,草原被沙化,耕地被侵佔,土壤被汙染,所以綠色成了我們將要缺失的顏色。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導致了小鳥家園被毀壞,更有小動物被無辜的捕殺為了我們自己,也為子孫萬代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生活,我們要讓祖國更美麗。

  所以重中之重是改變我們的環境,讓我們重新擁有山綠,水清,天藍,空氣清新的美麗家園。那要怎樣改變呢?首先是要衝出十面“霾伏”,大家都知道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霧是自然天氣現象,所以無害無毒,但是霾就不一樣了,它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煙、灰塵等物質,顏色發黃,是一種可吸入的顆粒物,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害,霧霾天氣形成的主因就是環境汙染,那環境是怎樣汙染的呢一是工業生產,工廠排出的煙塵和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二是生活鍋爐和採暖鍋爐燃燒的煤炭會釋放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再就是交通,汽車數量無節制的增加,加大了汽車尾氣的排放等等。那找到了汙染的源頭我們就可以治理和改善我們的環境了,工廠可以開發新能源,實行低碳生產,利用太陽能,風能改變生產方式,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又能夠降低能耗。家庭力所能及的做好節能減排,比如電器不要處在待機狀態,用完電器要及時的拔掉電源插頭,少開車,多步行,既能保護環境又能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為之呢?

  到目前為止我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為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耕地侵佔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無論何時,耕地永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保障,以前我們沒有珍惜併合理利用土地,希望在今後正確國策的引領下,我們能長期堅持下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國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透過植樹我們可以綠化荒山,治理荒漠,防止水土流失,以維持生態平衡,同時也提高人們對愛林護林的認識切實做到堅持不懈的努力,給大地一片蔥綠,給萬物一方沃土。

  保護水源,拒絕水汙染,工廠要實行廢水適當處理後,迴圈利用,處理好工業廢渣,避免沖刷,溶解而汙染水體必須有執法部門的跟進,並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來監督工廠從而保護水源,因為水的珍貴我們在日常生活更要注意用水的節約,媽媽的節水法寶是廢水三重奏。她用洗衣服的水來拖地,再用拖完地的水沖廁所,別看這招很簡單,卻是節水方法中最管用的一招。

  美好的家園不是等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都關乎著我們環境的美好,雖然暫時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存在著,但我相信為了我們美麗的中國,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大家一直都在努力著,我們會給這個世界留下更多的感動而不是遺憾。

美麗中國美好家園議論文2

  在太平洋的西岸,坐落著我們美麗富饒的祖國。祖國大地哺育著我們。我們世世代代生於斯,張於斯,繁衍於斯,建設著我們的美好家園。

  然而,相當於我們13億人口,祖國大地又是貧困的。我們的耕地太少,沒人不到1畝半。我們的淡水太少。我們的草場太少。我們的森林太少。我們絕大多數的礦產每人平均水平都遠在世界人均水平之下。

  而且,隨著建設和開發,許多資源被破壞和浪費了,許多河流湖泊被汙染了,空氣裡的霧霾增加了。祖國母親身上的負擔太重了。

  每一箇中華兒女都要珍愛自己的祖國母親,保護自己的祖國母親努力讓祖國母親永遠保持勃勃的生機,煥發青春的活力。讓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陽光更燦爛,雨露更滋潤,各種資源能夠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利用,迴圈使用,永續利用,為我們自己,也為子孫萬代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生活。

  這樣做,要靠科學,靠技術,更要靠一顆心: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有了這顆心,人人都可以出力。從我做起,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都不放過,我們的祖國一定會越來越美麗。

  這是我們的祖國。我們不愛她誰愛她!

  當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時,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受到人民和國家的重視。然而,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口號,不僅僅是政府、企業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可以身體力行的事。建設美麗中國的路上,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建設生態文明是每個人的義務。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就是要使每個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讓生態文明融入血液裡,要讓生態文明想喝水呼吸一樣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需要無數個我們,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成為生態文明的建設者呢?

  第一,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手段的支援和法規制度的保障,更離不開文化意識的支撐。生態文明理念是發展生態文明的依託和精神動力來源。因此,大力培育生態意識,不斷強化生態文明理念,營造培育全民生態意識的社會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大青少年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參加各種活動,廣泛宣傳、普及生態知識,營造濃厚的科學發展討論氛圍。

  第二,轉變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不僅需要從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與生產方式上著力,同樣需要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說,優先採購節能、

  節水、低汙染、低毒的綠色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和燒開的自來水,儘量少用或者不用塑膠購物袋,改用環保布袋或者竹籃,能騎腳踏車就不起電動摩托助力車或開汽車,這就是對建設生態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三,養成良好習慣。美麗中國,美好家園,離不開生態文明,更離不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面臨城鎮“垃圾圍城”、農村“白色汙染”的局面,垃圾的焚燒與填埋過程中對棘手問題。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可再次利用的金屬、玻璃、紙張,是解決垃圾問題較好的辦法。全社會養成自覺分揀垃圾的良好習慣十分重要。這需要全民參與,共同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捍衛我們的生存底線,維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在這件事上,誰都不是旁觀者,而是人人有份、人人有責。

  第四,做綠色文明使者。樹木能促進工農業生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可以保持水土,改良氣候,涵養水源,減少汙染,改善居住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數多能節能減排,對抑制氣候變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樹多、花多、草多,五彩繽紛,鳥語花香,人和自然更加和諧相處。因此,廣大青少年要積極投身值綠護綠活動,保護綠色植被,美化生活環境,堅決反對和制止破壞綠化的不良行為,爭當值綠、護綠、愛綠的綠色文明使者。

  建設美麗中國任重道遠;建設美麗中國,要從身邊做起,

  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的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努力建設美麗中國!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