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

《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集體討論活動。

  2、認識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以及安全標誌。

  3、能夠辨別食品的安全,購買健康合格產品。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及安全標誌。

  活動難點:

  能夠辨別食品是否安全,購買健康合格產品。

  活動準備:

  1、影片(正確購買和不正確購買商品)。

  2、食品包裝袋若干,發黴食品與安全食品若干。

  3、紙,筆,空白牆作為提示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活動。

  一個小女孩去超市買東西,請小朋友幫忙看一看她哪一次買東西的方法是正確的。

  二、基本部分。活動展開:觀看兩個影片,提問:哪一個影片裡的方法是正確的,為什麼?(需要檢查包裝袋上的食品安全標誌、生產日期、保質期),觀看第三個有語音的影片,瞭解包裝袋上的安全資訊。

  1、看一看,說一說。

  (1)觀看圖片,認識上面的安全標誌、生產日期、保質期、環保標誌和識別碼

  (2)教師小結:它們可以告訴我們所購買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是安全的,過了保質期就壞掉了,吃了可能會生病。和爸爸媽媽去買食品,可以提醒他們注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許可標誌。如果你不會計算什麼時候過期,可以問問身邊的大人。

  (3)提問:如果你在超市買到了不安全的商品,你該怎麼辦呢?

  教師總結:如果你發現哪個超市的商品存在安全隱患,就可以打12315這個電話投訴他,管理超市的工商管理機構就會來調查處理。

  2、找一找。

  教師出示包裝袋,請三到五名幼兒上前找出這些標誌,大家驗證,教師可以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演示給孩子看,沒有這些標誌的是三無產品,我們不能購買。

  3、提問:沒有包裝袋的食品,你怎麼來辨別它的好壞呢?出示變質和沒有變質的麵包,請個別幼兒透過看和聞來辨別它們的安全。

  教師小結:在吃食物之前,我們要確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細地觀察一下有沒有黴點,是不是變色了,還可以用鼻子聞聞有沒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顏色和味道改變,就說明這個食物壞掉了,不能吃了。新鮮牛奶、豆漿在室溫下不能放太久。

  三、結束部分。食品安全小衛士

  小朋友們已經知道了怎麼樣來辨別食物的`安全,那你知道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嗎?現在請你當一名食品安全小衛士,在紙上畫出你知道的垃圾食品,畫完後貼在我的提示牆上,我將提示牆貼在教室,提醒大家遠離這些食品。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結合當地幼兒的已有經驗,使用了觀察法、圖示法和實物操作法等教學方法。透過看一看,找一找,聞一聞,畫一畫等環節,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瞭解了辨別食品安全的方法。活動中,我先播放了小女孩超市購物的影片,經過觀看幼兒知道了購買商品應該瞭解的包裝袋安全資訊,但是由於孩子對於包裝袋安全資訊接觸少,所以提及安全標誌,生產日期等資訊時,孩子們說不出。在講述垃圾食品時,孩子們經過鼓勵,能說出身邊常見的垃圾食品,但在繪畫時多數幼兒模仿了別人,沒有畫出不同的垃圾食品,需要鼓勵。透過本次活動,幼兒達到了重點,難點也到了突破,不過在活動中可以考慮投入更多的食品包裝袋,讓每位幼兒參與尋找,體現幼兒自主性。

《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什麼是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知道吃了這些食品會危害身體健康。

  2、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多種感官活動,讓幼兒初步掌握辨別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的具體方法。

  3、增強幼兒對安全食品的自我意識,拒絕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瞭解什麼是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知道這三類食品對身體的危害性。

  難點:讓幼兒掌握分辨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的具體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幼兒簡單瞭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2、物質準備:課件、喜洋洋娃娃一個、垃圾食品、腐爛變質食品、"三無"食品若干包和其他安全食品若干包。裝食品的籃子若干個。

  教法、學法:

  教法:情境匯入法、提問法、直觀教學法、遊戲競賽法等。

  學法:觀察分析法、討論法、多種感官參與法。

  活動過程:

  (一)應邀做客,激發興趣活動一開始出現喜洋洋娃娃,並以接到小熊的應邀做客激發幼兒興趣。

  喜洋洋娃娃:小朋友們好,我是食品專家喜洋洋,我的本領可大了,今天我收到了小熊寄來的邀請函,它邀請我跟你們一起去他家做客呢,你們高興嗎?

  (二)觀察討論,分析講解

  1、觀看多媒體課件畫面一,認識垃圾食品。

  師:小熊為我們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看看有什麼?請幼兒觀察並說說食品的名稱。接著播放喜洋洋為幼兒分析講解有關垃圾食品知識的聲頻後讓幼兒根據喜洋洋的講解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食品是垃圾食品?

  2、觀看多媒體課件畫面二,引導幼兒觀察食品外包裝,認識"三無"食品。

  教師分發一些食品給幼兒,在喜洋洋的提醒下讓幼兒認真觀察食品的外包裝,並進行對比,再由喜洋洋引導幼兒觀察衛生條件極差的食品生產小作坊後告訴幼兒在這種環境下生產出來的食品就是"三無"食品。再由喜洋洋透過講解進行小結,進而使幼兒明確什麼是合格和"三無"食品。

  3、觀察課件畫面三,認識腐爛變質食品。

  小熊又拿出它最喜歡的水果、雞蛋(其中有些開始腐爛變質)請客人吃。喜洋洋再一次的提出問題:"這些食物有何不同?"幼兒進行觀察後討論,然後喜洋洋進行總結:像這種開始腐爛有異味顏色不鮮豔的食品就是腐爛變質食品,上面有大量有害細菌,不能食用。

  (三)採購食品,遊戲鞏固創設超市貨架情境。食品架上混合放著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和一些安全食品,幼兒分成三個小組進行食品分類採購比賽,看哪一組採購的食品又多又安全。教師以食品檢驗員的身份參與遊戲。

  (四)延伸活動,目標提升師:今天我們在小熊家做客時又學到了一項新本領,知道了什麼是垃圾食品、"三無"食品、腐爛變質食品,請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三無食品和腐爛變質食品。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結合當地幼兒的已有經驗,使用了觀察法、圖示法和實物操作法等教學方法。透過看一看,找一找,聞一聞,畫一畫等環節,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瞭解了辨別食品安全的方法。透過本次活動,幼兒達到了重點,難點也到了突破,不過在活動中可以考慮投入更多的食品包裝袋,讓每位幼兒參與尋找,體現幼兒自主性。

《食品安全》教案及教學反思3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食品衛生安全知識,認識食物中毒特徵,提高自我救護意識,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初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有些學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後會有腹瀉、腹痛、嘔吐等現象。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分問題食品,預防食品中毒。

  二、重點

  1、認識食物中毒特徵。

  胃腸道症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熱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出現上述症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並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3、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a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c不吃變質剩飯菜

  d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隨便吃野果,吃水果後不要急於喝飲料特別是水。

  g劇烈運動後不要急於吃食品喝水。

  h不到無證攤點購買油炸、煙燻食品,儘可能在學校食堂就餐。千萬不要去無照經營攤點飯店購買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議喝標準的純淨水。從家裡所帶醃製品在校不能超過2天j謹慎選購包裝食品,認真檢視包裝標識、廠家廠址、電話、生產日期是否標示清楚、合格。檢視市場準入標誌(QS).

  三、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因為它關係到我們全體師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這項,其後果不堪設想

  活動反思: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吃食物,但我們的食物安全嗎?這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的孩子熱衷於垃圾食品,肯德基、薯片、可樂、口香糖更是孩子們的最愛。這些食品雖美味可口卻含有很多的食品新增劑,長期食用定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透過本課的學習,旨在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增強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識,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從而提高安全係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