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4篇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4篇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

  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臺上後,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臺後,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麼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2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清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灌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了傷計程車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酷暑嚴寒,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透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他從個別抽象出普遍的東西,採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

  “譏諷”即透過不斷追問,使對方自相矛盾,承認對此問題無知;“助產術”即幫助對方拋棄謬見,找到正確、普遍的東西,即幫助真理問世;“歸納”即從個別事物中找出共性,透過對個別的分析比較來尋找一般規律;“定義”即把單一的概念歸到一般中去。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

  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乾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籤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於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於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體。”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佔他的財產。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於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隻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三十僭王”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係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對被告判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於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蘇格拉底藉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拚命勸他逃走,並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就這樣,這位70歲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作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3

  蘇格拉底年輕時有一頭非常漂亮的頭髮。後來,由於他潛心研究哲學,用腦過度,年紀大後,腦門和後腦勺上的頭髮都掉光了。

  一個有著一頭漂亮金髮的年輕人揶揄地問他:“尊敬的大哲學家,是否頭髮越少,就意味著學問越多呢?”

  蘇格拉底說:“不一定。不過,如果腦子裡面是空的,即使長著一頭濃密漂亮的頭髮,又有什麼用?”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4

  怪題

  古希臘有個青年人自認為自己比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聰明。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他一個問題:“世間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自然是先有蛋羅!”蛋是雞下的。沒有雞,蛋從哪裡來?”

  青年人想了想說:“那還是先有雞!”“你剛才已經說過,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沒有蛋,雞從哪裡來?”青年人抱怨說:“你怎麼提出這樣一個怪問題呢?現在我也問你一個問題。”“請提吧。”“你說說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蘇格拉底老老實實地回答:“我不知道。”青年人笑了:“這樣看來,你和我其實差不多啊!”蘇格拉底說:“不,你是以不知為知,我是以不知為不知。以不知為知非知,以不知為不知非不知矣!”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5

  兩千四百多年前的一個黃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著他的三個弟子來到一片麥田前。

  “現在,你們到麥田裡去摘取一顆自己認為最飽滿的麥穗。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採摘了就不能再換。”三個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個弟子沒走多遠,就看到一顆大麥穗,如獲至寶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發現前面的麥穗遠比手中的飽滿。他懊惱而歸。

  第二個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訓,每看到一個大麥穗時,他總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麥穗一定在前頭。麥田快走完時,兩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採一顆,卻又覺得最飽滿的已經錯過。他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子很聰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識別怎樣的麥穗才是飽滿的麥穗,第二個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較判斷,在最後的三分之一的路程裡他採摘了一顆最飽滿的麥穗。他自然滿意而歸。

  如果把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歸類,那麼顯然第一個是屬於“先做了再說”之列。“先做了再說”,省略了思考過程,必然會導致行為的盲目性與無序性,其結果當然“懊惱而歸”。第二個當屬於“等等再說”之列。“等等再說”,總是在思索、觀望這個臺階上停滯不前,“只想未做”必定兩手空空,“失望而歸”。第三個弟子則是“先想後做”。對事物有了充分的認識以及足夠的判斷之後,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當然能夠“滿意而歸”。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6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一片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上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

  “你們各自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的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做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路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

  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裡等著他們了。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剛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

  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後,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裡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7

  古希臘有個青年人自認為自己比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聰明。

  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他一個問題:“世間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自然是先有蛋羅!”

  “蛋是雞下的。沒有雞,蛋從哪裡來?”

  青年人想了想說:“那還是先有雞!”

  “你剛才已經說過,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沒有蛋,雞從哪裡來?”

  青年人抱怨說:“你怎麼提出這樣一個怪問題呢?現在我也問你一個問題。”

  “請提吧。”

  “你說說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蘇格拉底老老實實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這樣看來,你和我其實差不多啊!”

  蘇格拉底說:“不,你是以不知為知,我是以不知為不知。以不知為知非知,以不知為不知非不知矣!”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8

  群學生在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老師,快樂到底在哪裡?”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這群學生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在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一條獨木船。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划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

  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它的時候突然來訪。”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9

  勵志感悟:

  在工作中,平和、樂觀的心態是最為重要。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人尤天都是無濟於事,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儘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為人處世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日子,朋友們一個個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 青春勵志

  我有很麼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裡是最差的,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亂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呵!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名言網 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扣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花,種一畦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蘇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也有許多好處吧! 青春勵志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多著哩!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0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儘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日子,朋友們一個個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麼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裡是最差的,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亂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呵!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扣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花,種一畦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蘇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也有許多好處吧!”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多著哩!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人生感悟:

  在工作中,平和、樂觀的心態是最為重要。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人尤天都是無濟於事,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1

  愁人

  學生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快樂?蘇格拉底想了想,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一人鬱鬱寡歡,骨瘦如柴,似乎一陣風就可以把他吹到天上去。天使問他:“你為什麼老是不快活,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這人說:“人們都說太陽寶石、月亮寶石是無價之寶,我什麼時候能得到它們呢?”天使非常同情他,便滿足了他的要求。過了一段時間,天使見這個人仍是愁眉不展,比過去更瘦了,又問:“你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呢?怎麼還是這樣滿面愁容?”這人雙眉緊鎖,長嘆短嘆:“唉,我日日夜夜都擔心失去這些寶貝啊!”天使攤開雙手,搖搖頭說:“想得到的時候,害怕不能得到;已以到手了,又恐怕失掉它。這樣的人,怎麼能夠享受歡樂呢?”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2

  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可是,你為什麼對失戀的投入比戀愛還多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您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是丟了,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不,我要等她回心轉意。

  蘇格拉底:但也許你最後會眼睜睜地看著她和另一個人走。

  失戀者:那我就用自殺來表示誠心。

  蘇格拉底:但如果這樣,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戀人,同時還失去了你自己,蒙受雙倍的損 失。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可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愛她就應該希望她幸福,如果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呢?

  失戀者:不會的!她曾經跟我說,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感到幸福!

  蘇格拉底:那是曾經,是過去,可她現在並不這麼認為。

  失戀者:這就是說,她一直在騙我?

  蘇格拉底:不。當她愛你的時候她和你在一起,現在她不愛你,她就離去了,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忠誠。

  失戀者:可我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費了嗎?誰來補償我?

  蘇格拉底:愛情沒有補償一說,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時,她也對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給她快樂的時候,她也給你快樂。

  失戀者:依你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怎麼可能?我是被人給拋棄了,應該自卑。

  蘇格拉底: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貴的西服,愛不釋手,營業員問我要不要。我說質地太差,不要!其實,我口袋裡沒有錢。年輕人,也許你就是這件被遺棄的西服。 失戀者:您真會安慰人,可惜您還是不能把我從失戀的痛苦中引出。

  蘇格拉底:是的,我很遺憾。但,我可以向你推薦一位有能力的朋友。

  失戀者:誰?

  蘇格拉底:時間,我見過無數被失戀折磨的死去活來的人,是時間幫助他們撫平了心靈的創傷,並重新為他們選擇了夢中情人。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份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新的機會。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3

  蘇格拉底和拉克蘇相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遊覽一座大山。據說,那裡風景如畫。人們到了那裡,會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許多年以後,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太遙遠太遙遠。他們就是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蘇頹喪地說:“我竭盡精力奔跑過來,結果什麼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傷心了!”

  蘇格拉底撣了撣長袍的灰塵說:“這一路有許許多多美妙風景,難道你都沒有注意到?”

  拉克蘇一臉的尷尬神色:“我只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奔跑,哪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

  “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切莫忘記,旅途處處有美景!”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14

  學生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快樂?

  蘇格拉底想了想,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一人鬱鬱寡歡,骨瘦如柴,似乎一陣風就可以把他吹到天上去。

  天使問他:“你為什麼老是不快活,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

  這人說:“人們都說太陽寶石、月亮寶石是無價之寶,我什麼時候能得到它們呢?”

  天使非常同情他,便滿足了他的要求。

  過了一段時間,天使見這個人仍是愁眉不展,比過去更瘦了,又問:“你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呢?怎麼還是這樣滿面愁容?”這人雙眉緊鎖,長嘆短嘆:“唉,我日日夜夜都擔心失去這些寶貝啊!”

  天使攤開雙手,搖搖頭說:“想得到的時候,害怕不能得到;已以到手了,又恐怕失掉它。這樣的人,怎麼能夠享受歡樂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