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0篇)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0篇)

  導語:小故事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文體,但有其自身的特點,每個故事都能說明一個道理,或者總結一次教訓。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藉出眾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遊說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著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於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說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為藉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裡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說自己是有求於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於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著眾人的面,責備張儀說:“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後,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於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為侮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範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為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說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說:“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為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後,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於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於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後來,秦惠王採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著生命危險到六國遊說,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飄飄然。他覺得十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可以出一口被蘇秦羞辱的惡氣了。然而,讓張儀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一直陪在他身邊的那位門人卻向他提出辭行。張儀十分不解,說:“靠您的幫助,我才有今天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麼要離開呢?”那位門人說:“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經說過,您的才能遠在他之上,所以當初要是給了你一份舒適的工作,可能你就會喪失了奮鬥之心,從而使你失去展示才華的機會,流於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發起你的鬥志。”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定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2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臣下的一切全憑君主的一句話。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龍鱗都是非常危險的。但難歸難,河豚總是有人吃的。這裡除了勇氣,智慧往往更加重要,骨頭在肉裡,刺在玫瑰裡,既達到了目的,還能讓主子心悅誠服地給賞,這樣的臣子有真正的大智慧。

  書諫

  唐穆宗李恆,從骨子裡就對政務沒有興趣,上床就是美人,下床就是美酒,致使國事一日不如一日,有責任感的大臣們憂心忡忡,但乾著急沒辦法,因為他們的主子是個不折不扣的剛愎自用的傢伙,誰敢對他的意旨吐半個不字,能保住腦袋就是造化。書法家、司封員外郎柳公權,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總想找機會挽救一下這個“失足”的老闆。這天,李恆心情大好,乘興就向他“討教”起如何才能寫好書法的秘訣來,早有準備的柳公權豈肯讓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緣白白地溜走啊!他恭恭敬敬地這樣奏道:“字能不能寫好,主要在於用筆的方法,而用筆的方法正確與否又取決於人的心,心正則筆正,筆正字就能寫好了,如果心不正,無論怎麼樣用筆,也是寫不出好字來的!”說者有意,聽者動心。此後,穆宗皇帝漸漸收斂了不少。

  器諫

  宋太宗趙光義,是個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他登基後,殫精竭慮,勵精圖治,經過幾年的努力,物阜民豐,天下安定。在大好形勢面前,他的心態慢慢地發生了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勤勉謙遜了,言談舉止中常常透出一種得意甚或桀驁之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很不以為然,但又沒有什麼良策。一天,他閒著沒事,就把玩起欹器來,正玩兒在興頭上,太宗皇帝忽然溜了過來,看到他在玩兒欹器,就隨口和他聊起了這個話題。蘇易簡靈機一動,就侃起欹器的深意來,他說道:“太陽到中午最高時,就開始回落了;月亮到十五最圓時,就開始虧缺了;欹器也是一樣,其中的水一旦滿盈,就會翻倒得一點不剩!”太宗皇帝若有所思,狂傲的言行有所收斂。

  水諫

  宋太宗冊立太子時,大赦天下,京城百姓非常高興,見到太子後都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將來定是個英明的好皇帝啊!”太宗得知後很不痛快,就對寇準發牢騷:“如今,這天下萬民都心向太子,那我這個皇帝還有用嗎?”這樣的心態若任其發展下去,將是十分危險的,歷史上如此的慘劇可太多了,幸得寇準這樣解說:“陛下將來把國家託付給一個有民心的好皇帝,這是我大宋萬世之福啊。”太宗轉怒為喜。皇帝的那點小心眼兒近臣們都心知肚明。一次,太宗在觀賞碧波盪漾的水景時讚美說:“此水源自深山,清澈甘甜,致使附近被它澤潤的萬物都芬芳甜美了。”重臣宋琪就勢回應道:“陛下您說得太好了,這就像人的善惡,也是由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長日久地浸染而成的。”太宗聽後,意有所悟,此後再也沒有說過嫉妒太子的話。

  醫諫

  金哀宗完顏守緒,主政十年,面對亡國之兆的日甚一日,心慌意亂,進退失據。吏部尚書、翰林學士楊雲翼病倒在床,哀宗十分牽掛,親自前往慰問。楊表示已經差不多痊癒了。哀宗便詢問起如何治癒的,楊雲翼說:“治病先要治心,心平氣和則百邪不侵。治國也是一樣,皇帝如果能夠使自己的心時刻保持正大光明的狀態,則文武百官、山野百姓沒有不安守本分的,國事也沒有不政通人和的。”哀宗有所領悟,決然退位。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3

  三國時,有個人叫袁渙。有次呂布讓他寫信罵劉備,袁渙不罵。呂布再三強迫他,他還是不罵。呂布急了,拿著兵器威脅袁渙說:“你要是不罵,我就殺了你。”

  這句恐嚇的話,《三國志》裡是這麼寫的:“為之則生,不為則死。”在這樣的威逼面前,袁渙還是不罵,臉上沒有一點害怕的神色。

  對此,袁渙是這麼解釋的:“這個世界上,真正可以讓人受辱的,只有德行。德行不足,才使人感到羞恥,我還沒聽說過罵人可以讓人受辱的呢。更何況,如果劉備是個君子,他不會感到恥辱;如果劉備是個小人,他非但不感到恥辱,還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你。”

  當然了,真正把呂布說服的還是最後這句話:“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意思是,今天我伺候你的`時候罵劉備,明天我要是去伺候劉備時回罵你,你覺得這樣好嗎?袁渙這招效果明顯,以至“布慚而止”。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4

  莊子有一則關於“空”的故事:一個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衝過來,即使脾氣最壞的人也不會生氣,等空船快撞到時,他會用手輕輕將空船推開。如果船上坐了一個人,乘船渡河者會立刻大喊:“快閃開!船會相撞啊!”喊一次、喊兩次、喊三次都沒回應,就算脾氣再好的人也會動怒!

  為何之前不生氣,現在卻動怒了呢?是因為之前是艘空船,現在船上有人。如果一個人能無我無心,便能遨遊於世,有誰能傷害他呢?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5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

  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

  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

  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岩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得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 此人不解。

  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雀所築,一直以來,它們在這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兩隻喜雀可咋辦呀?”

  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要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6

  從前,某個國家的森林內,喂著一隻兩頭鳥,名叫“共命”。這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向來兩個“頭”都會討論一番,才會採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到哪裡去找食物,在哪兒築巢棲息等。

  有一天,一個“頭”不知為何對另一個“頭”發生了很大誤會,造成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面。

  其中有一個“頭”,想盡辦法和好,希望還和從前一樣快樂地相處。另一個“頭”則睬也不睬,根本沒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這兩個“頭”為了食物開始爭執,那善良的“頭”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進體力;但另一個“頭”則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於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後,那隻兩頭鳥終因吃了過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

  在一家公司內,每個組織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個大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應該和和氣氣,團結一致。若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大家應開誠佈公地解決,不應將他人視為“敵人”,想盡辦法敵視他。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家公司內服務,一旦某個組織潰不成軍時,其他組織也將深受其害。

  親密是介於組織、主管和員工之間的一條看不見的線。有了親密感,才會有信任、犧牲和忠貞。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7

  有個科學家經過八十八次實驗,終於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藥物。這種藥物的發明,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殊榮。

  記者問他:“在八十八次實驗中,哪一次實驗使你最感到痛苦

  “當然是八十七次失敗的那回!”科學家回答。

  “那麼,哪一次實驗又使你最感到歡樂呢”記者又問。

  “當然是第八十八次成功的那一回呀!”科學家笑著回答。

  “請你再談談,在這項發明創造中,你體會最深的又是什麼”記者再次追問。

  “事實證明,”科學家無限深情地回顧,“在科學實驗中,當我最痛苦的時候,也就臨近了最歡樂的時候。這,就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科學家的話,在人群中久久迴盪,激起了經久而熱烈的掌聲。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8

  寺廟裡新來了一個小沙彌。

  那天,師父派小沙彌去菜地種菜。山上的土壤貧瘠,這一小塊菜地,是師父領著眾僧經過好幾年才開墾出來的。

  可是,小沙彌準備播種的時候,發現菜地與鹽鹼地之間有一尺多寬的空地,看得出來,這空地土壤肥沃,這麼空著太浪費了,於是小沙彌自作主張,在這一尺多寬的空地上也種上了青菜。

  半個月後,小沙彌發現四周的青菜葉子開始發黃,甚至整棵都蔫了。

  他慌了神,忙找來了師父,師父說:“把菜地四周邊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

  小沙彌照著做了,經過一段時間,菜地裡的青菜重新恢復了生機。

  對此,小沙彌疑惑不解,師父意味深長地說:“不被壞事物侵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劃清界限,不管對人,還是對事,都應以一尺為戒。”

  聽完師父的話,小沙彌頓時如醍醐灌頂……

  感悟:

  生活往往不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那個樣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善與惡,天堂與地獄,往往真滴只有一線之隔,一念之差,關鍵還得看你自己的心。

  就像佛法所言:“佛與魔,善與惡,皆在一念之差。向善即是佛,向惡既是魔。”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9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

  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

  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裡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

  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0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里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裡,看到一位黑人小夥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漬,並且每擦完一塊地板,就虔誠地叩一下頭。

  貝里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謝一位聖人。

  貝里奇很為自己的下屬公司擁有這樣的員工感到欣慰,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聖人幫著找了這份工作,讓他終於有了飯吃。

  貝里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一下他嗎?黑人說,我是位孤兒,從小靠錫克教會撫養,我很想報答養育之恩,這位聖人若使我吃飯之後,還有餘錢了卻心願,我願去拜訪他。

  貝里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面住著一位聖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20年前我來南非的時候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到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

  這位年輕的黑人在30天時間裡,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過草甸,穿森林,歷盡艱辛,終於登上子白雪覆蓋的大溫特胡克山,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遇到。

  黑人小夥很失望地回來了,他遇到貝里奇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上我處處留意,直到山頂,我發現,除我之外,沒有什麼聖人。”

  貝里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20年後,這位黑人小夥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納。2000年,世界經濟論壇大會在上海召開,他作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針對自己傳奇的一生,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您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您遇到聖人的時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