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恆心的哲理故事

關於恆心的哲理故事

  導語:人貴有恆,做直銷就必須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恆心”。以下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恆心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與財富失之交臂

  在日本有這樣一則流傳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老實巴交的漁民,一個叫阿呆,一個叫阿土,他們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裡種有 49 棵朱槿,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有一罈黃金。阿呆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 49 棵朱槿。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下了,等候著春暖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槿花怒放了,可都是清一色的淡黃,卻沒有一株開紅花的。阿呆把這一切只當作了一場夢,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此事,他僅用幾文錢從阿呆那裡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時令又恰是金秋,阿土住下來靜候著第二年那個充滿希望和誘惑的春天。溫馨的春風給寺裡帶來了勃勃生機,朱槿花凌空競放,寺裡一片燦爛。奇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株朱槿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底下挖出了一罈金燦燦的黃金。他成了村裡最富有的人。

  可憐又可悲的阿呆,他缺乏的正是那種再堅持一下的耐心,因而黃金竟與他擦肩而過。

  蜂蜜如何釀出

  一隻蜜蜂要釀出一公斤蜂蜜須往來飛行 30 萬公里,吸吮 1200 萬個花朵的汁液,每次採集歸來,還要把汁液從胃裡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己胃裡,如此吞吞吐吐 120 次到 340 次,汁液成蜜汁,但這時的蜂蜜,還有大量的水分,不適宜儲藏,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蜜糖。由此觀之,蜂蜜釀自於蜜蜂的鍥而不捨中。

  磨杵成針

  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唸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說:“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

  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裡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揹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推銷成功的一劑藥方

  秘書把名片交給董事長,董事長不耐煩地把名片丟了出去。

  門外的業務員禮貌地說:“沒關係,我下次再來,請董事長留下我的名片。”

  秘書又硬著頭皮把名片遞進去,董事長氣極了,把名片撕成兩半丟到垃圾桶裡,並且拿了 5 塊錢,發瘋似的說:“ 5 塊錢買他 1 張名片,叫他走 ! ”

  秘書把 5 元錢交給業務員,業務員又拿出一張名片說:“我的名片 2 塊 5 毛錢 1 張, 5 塊錢可以買 2 張,所以我還欠董事長 l 張名片。麻煩交給他。”

  沒多久,辦公室傳出一陣笑聲。接著,董事長滿面笑容地走了出來,熱情地把業務員迎了進去。

  創新論證

  放棄也是一種堅持

  “做事要有恆心”,我們常常這樣被叮嚀著。同時,我們也在一直把“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當作我們的'座右銘。但是有時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需要堅持的事情在過程中變質了,難道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嗎?面對這樣的困惑,我想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對它說“拜拜”。我們不再困惑,不再會被陷入這樣的死衚衕,因為我們選擇了放棄。

  然而事實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面對一段曾經真摯的感情,卻遭受到朋友或者愛人的背棄,最糟糕的是我們無法割捨,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總是希望他們仍然在自己身邊,無盡的痛苦甚至使我們想到了做傻事。但是這樣的堅持仍然於事無補,我們必須要勇敢地對自己說:該放棄了。我想這樣做更多的是一種解脫。

  因此,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要放棄了。那麼死衚衕將離我們遠去,新的大道向我們走來。

  項羽學習:無恆心埋隱患

  據史書記載,楚霸王項羽年少時對待學習用心不一,學書識字不多久就沒興趣了,想去學劍術,練劍時間不長又膩了,又欲學兵法。其叔父項梁對此大為光火,然而項羽卻是“壯志凌雲”,回答起來振振有詞:“學書識字,能認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學得再精,也不過是學了'一人敵'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本領。”這番話打動了項梁,於是便又開始向他傳授起兵法。起初,項羽還學得挺有興致,孰料時間一長,又故態復萌,依然淺嘗輒止,結果沒有一樣能夠堅持到底。項羽少年時代養成的這種壞毛病給他日後的“霸王事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敗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恆心、謀略不足當屬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