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作文800字

讀書與做人作文800字

  導語: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在書籍中培養修生養性,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小編整理讀書與做人的,歡迎閱讀。
 

  第一篇:讀書與做人

  讀書與做人,表面上看是兩件事情。其實,讀書只是一個手段,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人。

  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並不在於為,而在讀書,若只為考試而讀,那變是讀死書。我認為,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

  一、讀書讓人獲得知識。

  這是最明顯的作用。我們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就是這樣。因為它讓我們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所以知識的獲得是十分重要。

  第二、讀書讓人提高修養。

  閱讀一本好書,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答著高尚的修養,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提高的品格,遠比在生活磨礪中的深刻,體會的徹底。

  第三、讀書讓人開闊視野。

  當任何一個人開啟一本書,就算坐在家裡,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體會世界的精彩。在書中的人可以翱翔於智慧的天空,視野也不會只存在於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這也許就是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

  第四、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問題也莫過與不明事

  理吧,讀書裡的名人,也許就可以找到答案,看名人的做人處事,我們從中也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於明白事理,有很大幫助。

  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在書籍中培養修生養性,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第二篇:讀書與做人

  捧一杯清茗,覓一處平靜,執一卷古書,伴著窗外瀝瀝的雨聲臥在榻上,漸漸走入那茶香與書香繚繞、現實與理想衝撞的書本世界,在字句斟酌之間尋得那曠世哲理,遂化為人生之路的臺階,由我們踏著走下去。

  尚在咿咿學語之時,便從祖父膝上聽得古典四大名著。懵懂的眼神裡卻開始想象孫悟空騰雲駕霧之態、諸葛孔明巧借東風之姿,開始感受武松醉打老虎之悍、黛玉還淚之柔。祖父寬廣厚重的胸膛裡有著數不清的故事,在唇齒間娓娓道來,堅實的手掌笨拙地撫摸著我柔嫩的頭髮:“將來你要做一個似孫悟空正真、像好漢般大氣、若寶釵般善解人意、如諸葛孔明睿智的頂天立地之人。”茫然的我只知把玩著祖父手中的書本點頭,只是在心中不禁驚歎:“哇!書中有教我如何長大、如何做人的道理啊!”

  離開祖父的膝,我開始成長了,學著識字、讀句,整日倚在大書櫥旁,埋頭感受著另一番不同滋味的成長做人。《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真、善、美緩緩在我心中蔓延,我的世界開始不同,處處點綴著繽紛的色彩與稱讚的感嘆。我也開始漸漸明白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只是沉默彷彿對待這些更有效。我從那些書中眼淚與苦痛漸漸領悟到或許做人並沒有那麼容易。

  穿梭於繁忙的課業之中,往來於歡聲笑語與淚水悲痛之間,我仍習慣於攜書前進。書不再只是膝上黑字白紙的記敘,也不再是言語間隱約探出道理的文字,而變身成一位滄桑而睿智的老人,代替遠方的祖父帶領走著這冗長的人生之路。我開始與他對話,他的每字每句我都銘記心間,他告訴我要堅強,我問什麼是堅強,他說去看《傅雷家書》。“太陽太強烈、會把莊稼曬乾;雨水太猛然,也會淹死莊稼。”“高潮不過分使你激動,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我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堅強吧。我便坦然面對生活,淡然面對成敗,做一個堅強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便做一個自信的人……

  人生道路且長,我還在邊走邊學如何做人。如果此刻你的手中正有一本書,那麼請你鄭重地對待他,因為他是你的老師,教會你如何輔墊這冗長的人生之路。

  第三篇:讀書與做人

  有的學生問“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其實他問的是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考試的分數和作文的分數。老師往往告訴學生“學語文要多讀多寫”。於是隔一段時間有的學生又迷惑不解的問“我已經讀了一個多月的書,上次考試我的語文成績怎麼還是不好”。關於這樣的問題作為老師特別是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甚至有的家長對我說,老師把你的絕招拿出來交給孩子幾著,讓他趕快把語文成績提上去。把老師當成了點石成金的神佛,把語文學習當成了電視上武打片中的武功傳授,瞬間就可以把體內的武功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

  遇到這樣的問題,每次我總是感到啼笑皆非,欲言又止,無從作答。這充分暴露出我們的學生及家長,不明確讀書的真正目的,讀書的功利意識太強,把讀書和語文學習等同起來,把它們當成了獲得分數的工具。有的學生讀書僅僅是為了尋章摘句,以備寫作文時套用之需。這是讀書人的悲哀,也是學生讀不好書的根本原因。

  讀書是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獲得精神營養,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會怎樣做人。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進行心靈的交流,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陶冶,會使我們的境界得到提高。讀歷史會讓我們吸取做事的和教訓;讀名人傳記會讓我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我們的自信;讀美學會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使我們的思想得到薰陶;讀科學會開發我們的思維,培養我們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文”指的是文化,提示對人的教育、教化的必要性。“人”的意思是,教育中應該注意人在需要、個性等方面的差異,人在社會化、文明化也就是“文化”的過程中,有可能而且也應當發展主觀能動性,成為有個性、有獨立人格、有精神追求和創造力的人。

  讓我們做一個真正熱愛讀書的人吧。一個真正熱愛讀書的人,才是一個人文素養高的人。“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只有真正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會讀懂自然,讀懂社會。當我們具有了這樣的人文素養,看到社會的不平我們會義憤填膺,讀著祥林嫂的死我們會淚流滿面,看到路旁凋落的樹葉我們的心靈會顫動。這個時候,我們還會“為賦新詞強說愁”嗎?

  面對中途遇雨只有蘇軾才能“一蓑煙雨任平生”,因為他有開闊曠達的胸襟;面對被大風吹走的屋頂,只有杜甫才能吟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因為他有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們都是人文素養極高的人,當我們也具有了極高的人文素養,我們作起文章來就不僅會文思如湧,而且會妙語驚人。所以,要想作文,先學做人,要學做人,先要讀書。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四篇:讀書與做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綠化精神荒園的綠草,是陶冶人格情操的花香。

  讀書使人明智,使人明理,更能讓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昇華。縱觀古之聖賢,近之偉人學者,都已在讀書方面給我們做出了光輝典範,自孔子汗牛充棟、韋編三絕的故事,到馬克思與大英圖書館的不解情緣,再到毛澤東與圖書館的崢嶸歲月。這無不是在用鋼鐵般的事實說明,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就相當於我們長了一雙飛向成功聖地的翅膀,受益無窮。

  近期,學校為我們辦了借書證,還為我們各班設定了“漂流書屋”其目的在於培養大家讀書的好習慣。對此願大家都能積極主動起來,將自己的課外書奉獻出來,這本書是一次愛心的傳遞,一份智慧的灑脫,更是一次信任的流傳。一股溪流,終將難越大漠,但若千萬條溪流彙集,便無可阻擋。你的一本書,我的一本書,加起來便是無數本書。

  “漂流書屋”的設定更能促進我們養成環保節約的好習慣。身為中學生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對人類環保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我們奉獻出微薄之力的絕佳機會。

  那麼如何健康、科學地讀書,這是我們必然要提及的問題,當今的社會上各種書籍、刊物層出不窮,合理地選擇書籍十分重要。培根曾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一本好書,可以慧智;一本好書,可以明心。健康向上的書籍能讓我們明辨是非,懂得禮儀廉恥,在益書的引導下調整我們奮進的方向,用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用信條來支配自己的行動,用事蹟來引導我們的思想,在精神的世界裡為自己建造一座無與倫比的心靈花園。此後,你不會再為自己的困難而擔心,你將獲得的是享受、是信心、是勇氣、是成功。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一起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讀書環境,讓書籍幫助我們越過重重困難,勇往直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