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首先,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透過閱讀量的積累,沒有捷徑可走。不管是哪一種語言,閱讀能力都是和閱讀量密切相關的。孩子學語文,不僅僅是學課本,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語言和思維,這也是近年來很流行的“大語文”的概念。老師課堂上的講解,主要是教授閱讀的方法和寫作的技巧,以文章賞析為主要方式。但是僅僅有了方法還遠遠不夠,需要大量的閱讀去支撐這個方法。

  大家學英語的時候常常說“語感”,其實中文學習也存在語感。語感的直觀含義,其實就是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積累出來的。可喜的是,閱讀並不是一個苦差事,而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好的夥伴,閱讀積累的過程完全是快樂成長的過程。這裡要重點提醒媽媽們,一定不要把閱讀作為任務分配給孩子們,而是作為獎勵獎賞給孩子們。當然,前提是孩子們已經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至於怎樣培養閱讀的習慣,這個要從孩子一歲說起,如果大家覺得有興趣,日後我再另寫一篇。

  其次,培養家庭閱讀討論的氛圍。蘿拉四歲之前我倆是親子閱讀,我讀她聽。但是她喜歡看著繪本的畫面聽我讀,我們會就繪本的內容和圖畫隨時進行交流討論。她還喜歡看著文字聽我讀,所以大約四歲半的時候,她就可以獨立閱讀繪本了。當時她讀過的所有書我都很熟悉,我們幾乎對每一個情節都展開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後來她開始獨立閱讀了,有些書的內容我就不瞭解了。我們會一起去逛書店,她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我也會留意童書資訊,推薦一些書給她。但是她特別喜歡的書會要求我讀一讀,然後和我討論書中的情節。這個要求是她主動提出的,我也愉快接受了。我猜想可能因為她讀書的過程中一直有媽媽講解討論,不僅僅是文字本身,還有文字背後的引申和拓展。所以即使自己能閱讀了,也不希望漏掉這寶貴的分享環節。

  我記得大約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讀了一本書叫《俄羅斯娃娃的秘密》,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書,書中探討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蘿拉看完後似懂非懂,讓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結果她總是催著我問看完沒有,她有問題要問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緊時間看完,然後一本正經地回答她的疑問。經過那次之後,蘿拉看到喜歡的書和文章都要拿給我看,然後和我認真討論文章情節和寫作手法。我倆都會說出對文章的體會,說出自己覺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說出文章背後的引申含義,作者想表達而又沒有明白說出來的那層意思。有時候蘿拉能領會這層含義,有時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從成人的.角度來分享自己的理解後,蘿拉通常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麼一來她就跟更喜歡和我分享,也給了我機會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歡的書我會第一時間買回去給她,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第三,閱讀討論時的重點要放在中心思想上,當然,比較精彩的細節描寫也可以交流討論。我們小時候做閱讀題,最關鍵的就是中心思想,但是老師總是給個套路讓我們背下來,其實我們並沒有真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不少家長給孩子上課外輔導班,做閱讀練習題,最後閱讀能力並沒有提高也這個道理。孩子抄寫了老師的正確答案,不代表孩子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閱讀題的選材有時候真的很爛,答案也是莫名其妙。

  上學時候我一直對中心思想這四個字很抗拒,現在回想起來是老師把這四個字妖魔化了。對於長篇節選和短篇文章來說,我個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讓讀者感受到的寫作意圖,或者說是作者最希望讀者產生共鳴的部分。通常看完一篇文章我會問蘿拉:“你覺得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或者結合文章的內容問得更具體一些,比如“你覺得文章中的爺爺有哪些大智慧?”“你覺得作者的家徽內涵是什麼?”等等。

  可能有些媽媽認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怕誤導了孩子。其實我覺得作為受過常規教育的成年人來說,對文章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如實表達就可以。成年人的人生閱歷畢竟要多一些,對文章的理解力也會強一些。最重要是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動,而不是應付差事或者按照應試模式去套答案。

  實話說,我的閱讀積累很少,過去一直不怎麼愛看書。生了孩子後,鬼使神差地給孩子讀起書來,現在回想起來完全不明白是如何開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發現孩子很喜歡畫報圖畫,本著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編亂造講故事,然後就開始了繪本閱讀。之後就進入一種螺旋式迴圈,孩子很喜歡聽,自己就賣力讀;孩子更喜歡聽了,自己就更賣力讀。完全沒有什麼章法,只要孩子喜歡就自由發揮,天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動的過程就好。

  雖然初中時候語文成績還算可以,但因為沒有參加高考,所以之後的語文學習幾乎都跟著感覺走。中專裡學了兩年語文後就再也沒學過啥,讀的書也寥寥無幾。女兒上小學之後,我基本不輔導她功課。一來我拼音學得不標準,前後鼻音還是跟著女兒學會的;二來閱讀理解和作文我也覺得自己不咋樣。班裡有孩子的媽媽是報社編輯,有孩子的爸爸是語文老師,都說自己輔導不了孩子,我就更不想嘗試了。但是女兒追著我要我給她講一講文章,我想那就講一講唄,反正講錯了也沒關係,不過是交流而已。學校裡的作業老師自然會認真講解的,我們交流的都是課外讀物。沒想到女兒對我的第一次講解就給予了高度評價,說“媽媽講的比老師好聽。”當時確實有飄飄然的感覺,自己也很詫異孩子居然會愛聽我的分析。

  所以我的體會是,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行。不論你的文學水平如何,也不論你的表達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是最愛孩子最瞭解孩子的那個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個人。有時候,孩子只是想找一個交流物件,隨時願意傾聽又誠懇表達自己想法的夥伴。這會促進孩子對文章的思考,也會提升她對閱讀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