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

  南北朝時,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來到長安,他能使用咒語咒下龍。每有大旱,皇帝常請他咒龍,一會就看見龍下在缽中,天就會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缽中觀看,都覺得很神奇。

  北魏時,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見兩隻老虎相搏,吼聲震動山岩,僧稠就用錫杖將它們分開,兩隻老虎被驅散了。

  降龍伏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xiáng lóng fú hǔ

  【出處】南朝梁·慧皎《梁高僧傳》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解釋】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本事大

  【近義詞】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反義詞】唯唯諾諾

  【年代】古代

  【例句】在自然災害面前,只要人民團結起來,就會有~的力量戰勝它。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降龍伏虎點評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這時,就需要我們樂觀的面對,需要我們用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去克服遇到的困難!你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哦!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2

  起初,馬援兄之子馬嚴、馬敦都喜歡譏議時事,而與俠客們輕相交往。

  馬援以前在郊止,寫信回家訓誡道:“我想你們聽到人家過失,要像聽父母之名一樣,耳可以聽到,口不可說啊。喜歡議論人的長短,亂譏刺時政,這是我最厭惡的,我是寧肯死也不願聽到子孫們有這種行為的。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講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時施衿結離一樣,申明父母的訓誡,要使你們牢記不忘。龍伯高敦厚周到謹慎,口無異言,謙約節儉,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愛他敬重他,願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好講義氣,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好人壞人都合得來,父親死了,幾個郡的人都來弔唁,我愛他敬重他,但不願你們向他學習。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隻鶩哩。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墮落成為天下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現在為止杜季良還不可知,郡裡的將領們一下車就切齒恨他,州郡都說他,我常為他寒心,所以我不願子孫們學他。”

  畫龍刻鵠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kè hú

  【出處】清·唐孫華《送吳振西北遊》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

  【解釋】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近義詞】畫虎刻鵠

  【年代】古代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畫龍刻鵠點評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腳踏實地,經歷磨難,勇於認清現實,面對現實才能走向成功,到達理想之彼岸。如果總是好高騖遠,是一輩子都幹不成什麼事情的。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3

  北魏時期,朝廷決定南征,急需將才,尚書李衝受命挑選將領,小官吏楊大眼要求率軍出征。

  李衝認為他的資歷不夠,楊大眼當眾表演自己捷走如飛,他的武藝高強徵服了李衝,當即任命他為主帥,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讓他蛟龍得水。

  蛟龍得水的故事延伸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處】《管子·形勢》:“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釋】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如魚得水、飛黃騰達、一鳴驚人

  【反義詞】懷才不遇虎落平陽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蛟龍得水點評

  一般人總是等待著機會從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來創造這種機會。當一個人夢想著如何去掙五萬鎊錢時,一百個人卻乾脆夢著五萬鎊就掉在他們眼前。在這個世界山從來不缺少機會,而是缺少能夠把握住機會的人才。所以在機會來臨之前,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4

  陰曆八九月,秘書監賀知章府上宴請賓客,正在酣飲之間,主人離席迎賓,大家只見廳堂站著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出家不戒酒,寫得一筆好草書。他老家長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掛有他書寫的屏嶂。”

  酒過三巡,賀知章起身向來賓敬酒致謝,並說:“嘉會良辰,少不得賦詩助興,有請詩仙李翰林屬辭以紀盛會如何?”

  李白並不推辭,只是說:“想請懷素當眾揮毫以助詩興。”

  賀知章說:“我知道懷素上人酒酣然後墨才暢。來人,快斟酒!”

  懷素暢飲的同時,書僮抬出幾箱書寫用的麻箋、素絹,書案上擺出數方上好的宣州石硯,書僮幾人輪番注水研墨。

  懷素放下酒杯,飄然起立,堂上頓時一片寂靜。但見少年僧人援筆蘸墨,凝神注視紙絹片刻,突然運氣揮毫,臂轉腕旋,寫完一張又一張,不多久,滿地盡是靈氣飛動的草書。幾箱麻箋素絹頃刻用完。

  懷素擲筆近座時,。李白的《草書歌行》亦已寫就,當眾吟哦道:“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吾師醉後倚繩休……起來向筆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賀知章評論說:“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確實是只見龍蛇走啊!好字,好詩!”

  懷素的字,李白的詩,賀知章的評論,一時間傳遍京華。

  “筆走龍蛇”就此成為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的成語。

  筆走龍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處】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

  【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用法】作謂語;形容書法筆勢矯健多姿

  【近義詞】龍飛鳳舞妙筆生花字走龍蛇筆底龍蛇行雲流水

  【反義詞】彎彎曲曲春蚓秋蛇鬼畫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飽蘸濃墨,覺得一股墨香撲鼻,靈感便從天而降,~,寫下一首七絕。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筆走龍蛇點評

  剛學寫字的時候,老師,長輩都會說“字如其人,一定要把字練好來”,我們現在常說字如其人,字端則行正,品正則字端。小朋友們,一定要重視字的問題哦,寫得一手好字是會為你的人生錦上添花的喲!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5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6

  北魏有個人叫楊大眼,從小就顯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飛。但早年沒有人扶助他,日子過得很清寒,太和年間他才做了一個小官。

  不久,朝廷將南下討伐,急需將才。尚書李衝受命挑選帶兵出征的各級將領。楊大眼知道後,就主動去向李衝請求應徵。李衝認為他職位低而不同意。楊大眼說:“尚書不知道我的本事,現在請讓我表演一下技藝。”說完,他從身上抽出一條三丈多長的繩子,把它系在自己的頭髮上,然後飛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驚人。只見那條長繩子,在他腦後,形成箭一般的直線,奔跑的馬也追趕不上。參觀的人都驚歎不止。李衝說:“近千年來民間還從未發現有這樣的人才。”當即任命他為南征的主將。

  楊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對他往日的同僚說:“現在的我,正像人們說的蛟龍得了水,可以興雲作霧,放手大幹一場,以後再也不會與你們為伍了。”楊大眼率軍南下征討了許多地方,經歷了很多次戰鬥,每一次都顯出他的確是具有勇冠全軍的傑出才能。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7

  從前有位葉公,特別喜歡龍,關於龍的成語故事。他屋內的梁、柱、門、窗,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雪白的牆上也請工匠畫一條條巨龍,甚至他家穿的衣服、蓋的被子、掛的蚊帳上也都繡上了活靈活現的金龍。

  方圓幾百裡都知道葉公好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後,很受感動,親自下來探望葉公。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磚地上,頭從窗戶裡伸進了葉公的書房。葉公一見真龍,登時嚇得面色蒼白,轉身逃跑了。

  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故事大全《關於龍的成語故事》。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8

  1、【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2、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3、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4、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蓆。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闢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5、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6、人中之龍:

  比喻出類拔萃的人。晉時酒泉太守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纖的大名,有一次帶著儀仗隊、敲著鐃鼓去拜訪宋纖。宋纖身在重重的樓閣中,拒不見馬岌。最後馬岌邊命令返回,邊說:“我能聽得宋纖的名聲卻不能見到宋纖,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卻見不到他的人。從今以後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龍。”

  7、乘龍快婿:

  對別人女婿的美稱。春秋時,蕭史善吹簫,秦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愛吹簫,秦穆公就把女兒嫁給了蕭史。幾年後,弄玉乘鳳,蕭史乘龍,昇天而去。“乘龍”或“乘龍快婿”就成為對別人女婿的美稱。

  8、筆走龍蛇:

  筆一揮動就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唐賀知章在家宴請賓客。座中有詩仙李白、僧人懷素等。酒過三巡,賀知章請李白作詩助興,李白推辭說:“還是請懷素上人揮毫助興吧。”賀知章說:“那就李白賦詩,懷素揮毫,珠聯璧合吧!”懷素幾杯酒下肚,開始揮毫如飛,一旁李白也開始朗朗念來:“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吾師醉後倚繩休,起來向筆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時時只見龍蛇走……”自此“筆走龍蛇”成為形容書法筆勢矯健、灑脫的專用成語。

  9、龍生九子: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嘲風,喜歡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睚眥(yá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令刻在門的鋪首上;鴟(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做大鐘的`鐘紐;狻猊(suān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樂,故常立在琴頭。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9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蓆。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闢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龍生九子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的九子是:饕餮(tāo tiè),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嘲風,喜歡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形;敝屣(bì xǐ),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令刻在門的鋪首上;鴟(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做大鐘的鐘紐;狻猊(suān 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樂,故常立在琴頭。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0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煮海治龍王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個小島上遍地埋著黃燦燦的金子,所以人們稱它“金藏島”。

  後來,這滿島藏金子的訊息被貪得無厭的東海龍王知道了。他為了獨吞這滿島藏金的寶地,竟調遣龍子龍孫、蝦兵蟹將,漲潮的漲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島撲來。眨眼間,惡浪滔天,狂風大作,金藏島上樹倒屋坍,人們呼爹哭娘,一派悽慘景象。

  金藏島東首有座紡花山,山上住著一位紡花仙女,她目睹東海龍王無故作惡,殘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於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輕輕一拂,漫上山來的滾滾潮水、滔滔巨浪,就嘩的一聲向後倒退了。金藏島上倖存的男女老少,都紛紛逃往紡花山避難。

  紡花仙女搖身一變,化作一位白髮蒼蒼的百歲阿婆,拄著柺杖對大家說:“龍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隨我把花來紡。紡花織成漁網,下海鬥敗龍王!”

  大家聽了百歲阿婆的話,不論男女老少都來紡花織網。紡呀織呀!織呀紡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織出了一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

  漁網織成了,派誰下海丟鬥龍王呢?人群中跳出一個小孩,拍著胸脯說:“我去!”

  鄉親們一看是海生,不禁心裡涼了半截。海生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乳氣還未脫,穿著開檔褲,怎能下海鬥龍王?紡花仙女卻樂呵呵地說:“下海鬥龍王,貴在有膽量,就讓海生去吧!”

  接著,她拿出一套金線衣,給海生穿上,又向海生傳授了鬥龍的秘訣。

  海生穿上金線衣,頓覺全身一陣,他遵照紡花仙女的囑咐說了聲:“大!”渾身上下的肌肉疙瘩馬上一塊塊鼓了起來,越來越大,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力大無窮、頂天立地的巨人。眾鄉親一個個著得目瞪口呆。這時,海生毫不費動地拿起那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辭別紡花仙女和眾鄉親,邁開大步,奔下紡花山,撲通一聲跳進了汪洋大海。

  誰也希奇,海生游到哪裡,哪裡的潮水海浪就為他讓路。原來海生穿的金線衣是紡花仙女特地為他編織的避水寶衣呢!

  不一會兒工夫,海生來到海中,取出金線網往下一拋,說聲:“大!”那網??天蓋地撒向大海。萬萬想不到,第一網收起,就擒住了東海龍王的護寶將軍??狗鰻精。海生聽紡花仙女說過,只要擒住狗鰻精,就可得到煮海鍋;有了煮海鍋,就能保全金藏島。他開心極了,命令狗鰻精快快交出煮海鍋來!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1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說:“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裡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訊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裡,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龍從天上降下來,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戶,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臥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隻真龍正在那裡瞪著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大叫一聲逃走了。

  葉公好龍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出處】《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解釋】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用法】借事喻人,用葉公式的人比喻社會的現象。

  【近義詞】表裡不一、兩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表裡如一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願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毫無差別。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點評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一定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而要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喲,我們要做個表裡如一的人。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2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yáo],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畫龍點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

  【解釋】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一語道破

  【年代】古代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處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可以使內容更為生動有力。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抓重點喲~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3

  成語解釋

  雕龍畫鳳

  放龍入海

  鳳表龍姿

  虎鬥龍爭

  活龍活現

  踞虎盤龍

  亢龍有悔

  跨鳳乘龍

  老邁龍鍾

  龍韜豹略

  龍騰虎躍

  龍頭蛇尾

  龍行虎步

  馬龍車水

  馬如游龍

  盤龍臥虎

  白龍魚服

  暴腮龍門

  筆走龍蛇

  藏龍臥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龍快婿

  人的女婿。

  打鳳撈龍刻繪龍鳳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形容英俊的儀表比喻群雄互相爭鬥形容神情生動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形容地勢雄偉壯麗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比喻結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指兵法騰:飛騰;躍:跳躍。像龍在飛騰,像虎在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比喻開頭盛大,結尾衰減形容帝王的儀態,比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後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佳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快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鳳、龍:這裡指人才。比喻搜尋、物色難得的人才。

  二龍戲珠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和困難。

  伏龍鳳雛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虎臥龍跳

  虎穴龍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比喻無論鉅細都蒐羅進來的好東西。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形容字勢雄渾超逸。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降龍伏虎

  困難。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龍驤虎視

  龍躍鳳鳴

  龍肝鳳髓

  龍鳴獅吼

  龍潭虎穴

  來龍去脈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後多比喻英才。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比喻沉鬱雄壯的聲音。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

  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龍盤虎踞

  龍馬精神

  龍血玄黃

  龍蛇混雜

  龍驤虎步

  龍肝豹胎

  老態龍鍾

  龍蛇飛動

  龍爭虎鬥

  龍駒鳳雛

  龍潭虎窟

  龍章鳳姿

  龍吟虎嘯

  龍鳳呈祥

  龍跳虎臥

  龍飛鳳舞

  龍蟠鳳逸

  龍肝鳳腦

  配套成龍

  攀龍附鳳

  炮鳳烹龍

  盤龍之癖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彷彿龍飛騰,蛇遊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眾。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指吉慶之事。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跑龍套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烹龍炮鳳

  喬龍畫虎

  群龍無首

  人中之龍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一行動。比喻人中豪傑。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神龍見首不見尾原是談詩的神韻,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生龍活虎

  土龍芻狗

  屠龍之技

  望子成龍

  痛飲黃龍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臥虎藏龍

  匣裡龍吟

  一龍一蛇

  藥店飛龍

  一世龍門

  仰的人物。

  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裡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一世:一代;龍門:後漢時李膺有重名,後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魚龍曼衍

  雲龍風虎

  雲龍井蛙

  元龍豪氣

  元龍高臥

  魚龍混雜

  雲起龍驤

  遊雲驚龍

  直搗黃龍

  鰲憤龍愁

  扳龍附鳳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雲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曾慢待許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臥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後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驤:騰起。如雲湧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形容書法精妙。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謂依附龍鳳而升空。

  禪世雕龍

  乘龍配鳳

  打鳳牢龍

  打虎牢龍指文章世代相傳。比喻得佳偶,結良緣。亦作“打鳳撈龍”。①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②喻設法尋找合適的人選。猶言打鳳牢龍。

  大水衝了龍王廟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衝突爭端。

  鼎成龍去《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龍升

  鼎湖龍去

  飛龍乘雲

  飛龍在天見“鼎成龍去”。同“鼎成龍去”。指龍乘著雲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鳳附龍攀

  鳳骨龍姿

  鳳狂龍躁

  鳳樓龍闕

  鳳毛龍甲

  鳳髓龍肝

  鳳舞龍飛

  鳳舞龍蟠

  鳳簫龍管

  鳳臆龍鬐

  鳳翥龍蟠

  鳳翥龍翔

  鳳翥龍驤

  鳳子龍孫

  附鳳攀龍

  託鳳攀龍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後以“鳳附龍攀”謂依附帝王權貴建功立業。形容超凡的體格和儀態。形容心情煩躁,精神失常。形容華美的宮闕樓臺。鳳的羽毛,龍的鱗甲。比喻珍貴之物。比喻珍奇美味。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指笙簫一類管樂的吹奏聲。鳳凰的胸脯,龍的頸毛。比喻駿馬的雄奇健美。像鳳凰飛舞,蛟龍盤曲。比喻體勢的飛揚勁建,迴旋多姿。龍飛鳳舞,形容風采姿態的高超。翥:鳥飛。形容奮發有為。帝王或貴族的後代。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4

  葉公好龍

  傳說楚國有一個葉公,特別喜歡龍。他家裡的牆上畫著龍,柱子上刻著龍,各種器具、用品也都裝飾著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知道了,便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裡。頭從視窗伸了進去,尾巴一直繞到了堂屋的旁邊。

  葉公看見了天上的真龍,大吃一驚,嚇得渾身哆嗦,臉色鐵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葉公那種表面上愛龍,實際上怕龍的人。

  “葉公好龍”是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一句成語。“好”是喜愛的意思。現在往往用這句成語來比喻和諷刺言行不一的人。

  畫龍點睛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現在南京) 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

  人們問張僧繇:”為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 ”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 一畫了, 龍就會騰空飛走的! ”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颳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 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傳書

  書生柳毅家住湘江岸邊。他到京城長安去考試,沒考中,要返回家鄉。

  他有個同鄉客居徑陽,臨行前要去和老鄉告別。他騎在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間忽然飛起一群鳥。坐下馬吃了一驚,離開道路狂奔起來,一口氣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來。

  柳毅坐在馬上,顛簸得夠嗆。馬一停,他就下來牽著馬,溜溜腿。剛走了幾步,見前面有一個女郎,趕著一群羊在放牧。這女郎長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這樣一個美麗的女郎,怎麼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這放羊呢!

  再細看,那女郎雙眉緊蹙,一臉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舊舊。她站在那裡不時向遠處張望,好象在等待什麼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問道:“你是哪裡人氏?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荒野裡?有什麼難處?”女郎臉上現出極其痛苦的樣子,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陣子,才說:“我的命不好。

  本來不好意思對你說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見笑,只好對你說了。說一說,我心裡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淚訴說道:“我是洞庭龍君的小女兒,父母作主把我嫁給涇川的二兒子。

  我本來不樂意,父母之命不好違背。涇川的二兒子是個浪蕩公子,成天不幹正事。我勸過他幾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邊那些女人為了討好他,說了我許多壞話,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訴說情由。

  誰知公婆偏袒兒子,反而把我趕到這裡來。我滿肚子苦向誰訴!”說著說著,她又泣不成聲了。

  柳毅想安慰她幾句,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後來。女郎鎮靜了一會兒,又繼續說:“這裡離洞庭有幾千里路,我站在高處朝著洞庭的方向望去,長天茫茫,什麼也望不到。想託人捎個信去,又找誰捎呢?我在這裡受這般苦楚,家裡人怎麼能知道!聽說先生要回家鄉去,路過洞庭。我想請先生帶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幫忙?”

  柳毅聽了文郎的話,心中很是不平,他義憤填膺他說:“我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雙翅,就立刻給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這凡人只能在陸地上行走,怎麼能把信送進去呢?我擔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誤了你的事,”

  女郎見柳毅這般義氣,感激得淚流滿面,說道:“你肯幫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報答你。我怕你不肯答應我的請求,所以沒先告訴你去的方法。現在你答應替我帶信了,我就告訴你。其實,去洞庭龍宮也和進京城沒有什麼大的差異。”柳毅說:“既然這樣,你就告訴我,我幫你跑一趟。”

  女郎又給柳毅行了個禮,說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樹,當地人們稱它為社橘。你在那橘樹幹下,把頭上的皮革束帶解下來,換上我給你的這條絲帶,然後在樹幹上叩擊三下,就會有人出來接你。你跟隨他往裡走,大水大浪都擋不住你。除了捎信外,還希望你把我在這裡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說說。”柳毅說:“你只管放心,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襖裡的信取出,交給柳毅,然後側轉身,望著洞庭的方向,淚珠兒不斷。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樣子,也被感動得落下淚來。他接過書信,小心地放在書囊之中,又向她問道:“你放牧這些羊做什麼用?神界也殺羊吃嗎?”女郎說:“這哪裡是羊?他們的樣子象羊,其實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問道:“什麼是雨工?”女郎說:“也不過是作打雷灑雨之類的工作罷了。”柳毅又細看了看,這群羊都很矯健,走起路來步子邁得很大。兩隻眼睛發出奇異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樣。再看那身體的大小,毛角的式樣,和羊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柳毅和女郎告別時說:“我給你當送信的使者,以後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說不認識我而躲開喲。”女郎說:“哪能呢!豈止不躲開,我還要把您當親人看待呢。”

  柳毅辭別了女郎,向著東方走去,走了幾十步,回頭再看女郎,女郎連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見了。

  這天晚間,柳毅來到同鄉家裡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鄉告別後,就踏上了歸途。他一路夜住曉行,走了一個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後,其它事情都沒幹,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樹,樹幹很粗,樹蔭能遮蓋一畝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這棵大橘樹下舉行祭禮,人們稱這棵橘樹為社橘。

  柳毅走到大樹跟前,按照龍女教的辦法,換去頭上的皮革帶,束上龍女給他的絲帶,在樹上叩擊了三下,一會兒從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個武夫模樣的人。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禮貌地問道:“貴客從哪裡來?”柳毅沒把送信的事告訴他,只說要拜見大王。武夫就分開水,在前面引路,領著柳毅往前走。他對柳毅說:“請閉上眼睛,一會兒就到了:”柳毅剛閉上眼,就聽到兩耳中的風呼呼作響。霎時之間,柳毅睜眼一看,已到了龍宮前面。宮門很高,兩邊的臺閣都是對稱的,房屋千門萬戶,都極為富麗。路旁奇花異草,無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領到一所大房子裡,說:“請先在這裡等一等。”柳毅見這房間很寬敞,就問道:“這是什麼地方?”回答說:“這是靈虛殿。”柳毅細看,人間最珍貴的主貝,這裡都有;人間沒有的寶貝,這裡也有。殿內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幾等是珊瑚樹做的,門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棟樑是琥珀裝飾的,一切陳設,好得都沒法用語言形容。

  柳毅在靈虛殿等了好久,也沒見龍王來。就問道:“洞庭君怎麼還不來?他在哪裡?”那人說:“您來前不久,我們龍王剛到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去了。”他怕柳毅等得著急,又說:“再稍等一會兒,也就快要回來了。”

  柳毅問:“什麼叫《火經》?”那人說:“我們洞庭君是龍,龍以水為神,只要灑一滴水就能淹沒了山谷。太陽道士是人,人以火為聖,燭光大的一點火,點燃起來,可把阿房宮化為灰燼。我們龍王精於神理,太陽道士精於人理,他們到一起去探討神聖的奧秘去了。”

  正說話間,宮門忽然大開,一個身披紫衣、手執青玉的人走了進來。那人趕緊站起來說:“這就是我們君主。”說著,走向前去報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問道:“來的莫非是人間的人嗎?”柳毅上前行了禮,答應說:“是。”

  洞庭君還了禮,客氣他說:“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什麼事?”柳毅說:“我是大王的同鄉,生長在楚地,到秦地去遊學,回家時從涇水岸邊走,看到大王的女兒在那荒野之處牧羊,風吹雨打,捱餓受飢,其苦難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問起來,才知道她受丈夫的無故摧殘,公婆又不講理,罰她到那裡去受罪。她讓我給你帶來一封信,我就是為送信才來的。”說完,取出書信呈上。

  洞庭君看罷書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說道:“這是我的過錯,我當初沒聽人們的勸告,竟把女兒送到虎口裡去受苦。感謝先生給我帶信來。”說著,把信交給站在身旁的人傳進後宮去。不多一會兒,就聽到裡面傳出許多婦人的哭泣之聲。哭聲越來越大。洞庭君吃驚地對旁邊的人說:“趕快進去和娘娘說,不要讓她們哭出聲來,免得讓錢塘知道。”柳毅不明白,問道:“錢塘是誰?”洞庭君說:“是我弟弟,從前曾任錢塘地方長官,現在已經辭官歸隱啦。”柳毅仍不解:“幹嗎怕他知道?”洞庭君說:“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為人正直,性情暴躁。從前帝堯在位的時候,有九年的洪水災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近和天將鬧彆扭,他一氣之下,把五山崩毀,連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發脾氣去鬧事,要連帶那一方百姓跟著吃苦頭。”

  話還沒說完,就聽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聲巨響,宮殿牆壁都震得直搖晃。

  接著就見有一條赤龍,長有千尺開外,兩隻眼睛亮如閃電,一隻舌頭血一般紅,全身赤鱗如火,脖頸上還拖了一條金鎖鏈,平地騰空而起。就在這赤龍騰躍之時,千雷萬霆,纏繞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紛紛直落。那聲巨響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聽不清事。柳毅嚇得直往後退,洞庭君親自攙扶住他,說道:“先生不要害怕,這是錢塘知道了這件事,不停時刻地去了。”柳毅說:“我還是回去吧。他去的時候這般聲勢,回來的時候,還不得把我嚇死!”

  洞庭君說:“不妨事。他去的時候,是一怒而去,所以這樣。回來的時候就不這樣了。您且請坐。”說著命人擺酒。

  洞庭君陪著柳毅吃酒,殿下樂隊奏樂,聲音和諧,有如祥風慶雲。仙女列隊,翩躍起舞。走上一個美麗的女郎來給柳毅敬酒。柳毅仔細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託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臉上雖掛著微笑,但眉宇間仍然流露出悲傷的樣子。她的服式非常華美,紅霞般的煙雲飄在她的左右,紫氣般的光圈罩在她的頭上。敬過酒之後,就輕移蓮步,進入宮中。不多時,洞庭君對柳毅說:“涇水的囚人來了。”邊說著,邊起身。他請柳毅且坐,自己暫到宮中去處理一下。

  過了一會兒,洞庭君又出來,仍陪著柳毅吃酒。接著一個身披紫衣、手執青玉、個兒很高、精神飽滿的人走了出來。洞庭君指著這人對柳毅介紹說:

  “這就是我弟弟錢塘。”柳毅起身,向錢塘行禮。錢塘也趕緊還禮。

  錢塘陪著柳毅喝了幾杯酒,說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涇陽那壞小子的欺辱。幸虧先生見義勇為,救了她,不然的話,非被那壞東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為感激!”柳毅起身謙讓了一番。錢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講訴去處理事情的經過:“今天辰時我從靈虛殿出發,已時到了徑陽,午時與他們展開了激戰,未時回到這裡。我還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問道:“這次殺了多少?”錢塘回答:“六十萬。”問:“傷害莊稼嗎?”答:“八百里。問:“那個壞小子怎麼處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皺了皺眉頭說:“那壞東西實在可惡,該懲治他。可你辦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後可不要這樣。”錢塘答應說:“是。”

  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裡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宮設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來相謝,錢塘君拿出琥珀箱來相謝。這些雕刻得精緻的箱內裝有人間罕有的寶物。柳毅辭謝了一番,最後只好接受下來。第三天又在清光閣設宴招待柳毅。這次錢塘吃酒有些過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對柳毅說:“我那位嫁給涇陽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愛女,相貌美麗,性情賢淑,誰都說她好。不幸受到那壞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幫助,現在也算解決了。

  我想把侄女嫁給先生,我們兩家結為親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說:“你為人直爽,辦事剛決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強。我是為救令侄女解脫苦難而來的。我要是這會兒娶了你侄女。人們也許會認為我是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聲也不好聽。因此,不敢從命。”

  錢塘見柳毅說得有理,又是個很重義氣的人,也就不再勉強。這天晚上,錢塘又單獨設宴招待柳毅,他們相互之間談得十分投機,兩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過了一天,柳毅要辭別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別在潛景殿設宴招待柳毅,讓女兒出來向救命恩人致謝。夫人說:“你救了我女兒,大恩沒報。本想請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著要回去。這次分別,不知日後還能見面嗎?”女兒坐在旁邊也是戀戀不捨的樣子。夫人這話說得頗帶感情,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錢塘議婚時,柳毅雖然推辭掉了,但他對龍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龍女,龍女似乎對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時,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還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亂。宴罷分手時,龍女對柳毅有些眷戀之意,但很含蓄。宮中的侍女也都有悽然之色。夫人也贈送柳毅許多奇異的珍寶,有好多連名稱都叫不上來。

  柳毅告辭了龍宮,沿原路來到岸邊,有十多人挑著擔子送他。挑擔的人們把擔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擔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門,即不見了。柳毅從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隨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廣陵寶店中去,寶店裡就給他金銀好幾萬。從此,柳毅家中富起來,來為柳毅說親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幾處親,柳毅都未答應。

  又過了好幾年,這天,一位媒人來說:“有一個姓廬的女子,是范陽人。

  她父親好仙學道,成夭閒雲野鶴,蹤跡不定。這女子前年曾嫁給清河張氏,不幸丈夫死去。母親憐其年紀尚小,要她改嫁。我見那女子既聰明又賢惠,特來給你提提。”柳毅覺得,想見到心上的人,已是無望了,就答應了。

  成禮的這天晚上,柳毅看到這個女子的模樣和龍女的長像有些相似。龍女當時憂愁憔悴,眉宇間多愁容。這個女子眉目間洋溢著喜氣,看起來比龍女更美些。他本想問問,沒好開口,一直壓在心裡。不過見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龍女。

  過了兩年,有了一個男孩。孩子滿月時,親朋都來賀喜,妻子穿起來漂亮的衣服。柳毅覺得妻子穿的這身衣服似乎在哪裡見過,但一時記不起來,正在凝想,妻子對丈夫說:“你想什麼?不記得當年見我穿的時候了?”柳毅說:“從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兒送過信,在龍宮中好象見她穿過的衣服和這件差不多。”妻子說:“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兒。涇川之冤,得到你的幫助,才能夠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報答。不想錢塘叔叔議婚,你竟拒絕了。

  此後,天各一方。父母還想把我嫁給貴公子,我沒答應。後來聽說有人給你說親,你也沒應,這才有了報答的機會。”柳毅說:“你不是廬氏女嗎?怎麼會是龍女?”龍女說:“那是騙你的,怕說出真名來介又拒絕。”柳毅說:

  “說真心話,我結婚時就看到你有些象龍女,怕你犯疑,沒敢對你說。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龍女。沒想到你就是龍女!你怎麼不早說?”龍女也故意反問:“既然真心想我,錢塘叔父提婚的時候,你怎麼拒絕了?”柳毅說:“我當時替你送信,實在是出於義憤,一點沒往別處想。叔父議婚,我覺得於理不當,所以沒應。實際上心中已經喜歡你了。後來有人屢次提親沒應,也是這個原因。”龍女說:“我也知道你心中沒忘了我,這才假託廬氏女,請媒人提親的。”夫妻二人回憶了初次見面的情形,又談及結婚後相親相愛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孃家去看看,請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於是選擇吉日,夫婦二人一起來到龍宮。洞庭君見了很高興,以翁婿之禮接待柳毅。柳毅對嶽翁說了洞庭一帶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聽了,很為關心,柳毅請求洞庭君對這一帶人民予以照顧。洞庭君一一答應。

  從此,洞庭一帶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人們都說,這有柳毅的一份功勞。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15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説:“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裡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訊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裡,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龍從天上降下來,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戶,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臥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隻真龍正在那裡瞪著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大叫一聲逃走了。

  後來,人們用“葉公好龍”這四個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歡某種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的人或事。

  【典故】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説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