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素材積累:達爾文懷疑和探險的勇氣

中考素材積累:達爾文懷疑和探險的勇氣

  導語: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西部希魯普郡一個世代為醫的家庭,他的父親瓦爾寧曾把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他將來也能成為名醫,繼承家業。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2012年4月19日,是達爾文逝世130週年紀念。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仍然從各地陸續趕到他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表達內心的敬仰。

  素材運用達爾文曾說:“我始終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我可以放棄任何假說。無論是如何心愛的,只要事實證明它是不符。”這位不求功名但極具創造性氣質的自然科學界偉人,因為執著於對真理的探尋,而贏得了時間的肯定。

  話題拓展探求真理、不懼失敗、科學精神

  1831年12月7日,一艘排水量僅235噸的小帆船從英吉利海峽的雷本港向大西洋進發。22歲的青年查爾斯·達爾文隨著英國海軍的測量船,開始了為時5年的世界探險。

  乘上那艘小獵犬號時,達爾文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夥子。

  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西部希魯普郡一個世代為醫的家庭,他的父親瓦爾寧曾把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他將來也能成為名醫,繼承家業。但是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反而跟博物學和礦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831年,年輕的達爾文經漢斯羅教授推薦,以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艦歷時5年的`環球考察。

  在這5年中,他跋山涉水,進入深山密林。大自然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千奇百怪的變異,把他的整個心都吸引去了,他開始對聖經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來,而且物種是不變的”的說教,產生了懷疑。最後,他終於以“物種逐漸變化”的大膽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

  為了避免偏見,並且替自己的理論找到更多的根據,他不但細緻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種變異事實,還廣泛收集了動物在家養條件下的各種變異現象,查閱了大量書籍和資料,最後終於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一部劃時代的鉅著一《物種起源》。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個在思想上自由的人,才能夠取得創新;一個在工作中務實的人,才能夠為自己證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