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千里的意思

注音 一 ㄒ一ㄝˋ ㄑ一ㄢ ㄌ一ˇ

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詞性 形容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江河水勢奔流直下。

rush; rush down a thousand li;

⒉  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be bold and flowing in writting;

相似詞

一瀉百里 一落千丈 每況愈下 一日千里 一蹶不振

相反詞

迂迴曲折 一潭死水 斗折蛇行 死水微瀾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一瀉千里「ㄧ ㄒㄧㄝˋ ㄑㄧㄢ ㄌㄧˇ (變) ㄧˊ ㄒㄧㄝˋ ㄑㄧㄢ ㄌㄧˇ」

1.形容水的奔流通暢快速。

造句黃河之水,浩浩蕩蕩,一瀉千里

2.比喻行文暢達,氣勢奔放。

造句他寫的文章像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3.比喻口才的雄辯。

造句他一上場就口若懸河,一瀉千里,逼得對方百口莫辯。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一瀉千里「一 ㄒ一ㄝˋ ㄑ一ㄢ ㄌ一ˇ」

⒈  形容水的奔流通暢快速。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

如:「黃河之水,浩浩蕩蕩,一瀉千里。」

⒉  比喻行文暢達,氣勢奔放。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其文如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⒊  比喻口才的雄辯。

如:「他一上場就口若懸河,一瀉千里,逼得對方百口莫辯。」

引證解釋

⒈  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

唐 李白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宋 陳亮 《與辛幼安殿撰》:“長江 大河,一瀉千里,不足多怪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河 之源自天上來,驚濤奔浪,一瀉千里。”
王蒙 《湖光》:“雄渾的 錢塘江 好象離他更近了,江水一瀉千里,大橋從容堅實。”
亦作“一瀉百里”、“一瀉萬里”。 唐 韓愈 《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⒉  形容發展迅速。

茅盾 《子夜》十一:“上月裡十五號前後那麼厲害的跌風,大家都以為一瀉千里的了,誰知道月底又跳回來。”
楊朔 《百花山》:“這以後,革命部隊真是一瀉千里,到一九四九年初,便進入 北京 了。”

⒊  比喻文章氣勢奔放。

明 王世貞 《文評》:“方希直 如奔流滔滔,一瀉千里,而瀠洄滉瀁之狀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