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ㄐ一ㄠˋ

拼音 sān jiào

基本釋義

⒈  漢儒謂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稱為“三教”。

⒉  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⒊  佛教傳入我國後,稱儒、道、釋為“三教”。


英文 the Three Doctrines (Dao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德語 die /Drei Lehren/ (S, Buddh)​

法語 les Trois Religions, taoïsme, confucianisme et bouddhisme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教「ㄙㄢ ㄐ一ㄠˋ」

⒈  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稱為「三教」。見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

⒉  佛、儒、道三教的合稱。

引證解釋

⒈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⒉  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聖、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⒊  佛教傳入我國後,稱儒、道、釋為“三教”。

《北史·周本紀下》:“十二月癸巳,叢集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唐 牛肅 《牛應貞》:“學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