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伏燒埋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ㄈㄨˊ ㄕㄠ ㄇㄞˊ

拼音 bù fú shāo mái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不服罪;不認錯。

⒉  不聽勸解。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伏燒埋「ㄅㄨˋ ㄈㄨˊ ㄕㄠ ㄇㄞˊ」

⒈  燒埋,元代對於負命案責任的人,除判決刑罰外,另外必須付給苦主賠償金,作為死者燒埋的費用。後以不伏燒埋比喻不服罪、不甘心。元·李直夫元·無名氏也作「不服燒埋」。

《虎頭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淡酒何傷害?到底個不伏燒埋。」
《爭報恩·第二折》:「你待教我從實取責,我又不敢當廳抵賴,恰待分說,又道咱家不伏燒埋。」

引證解釋

⒈  不服罪;不認錯。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二折:“你待教我從實取責,我又不敢當廳抵賴;恰待分説,又道咱家不伏燒埋。”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燒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⒉  不聽勸解。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兒淡酒何傷害,到底個不伏燒埋。”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四折:“也是他買了個賠錢貨無如之奈,笑你箇強項侯不伏燒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