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意思

注音 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拼音 sì shì ér fēi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表面看來似乎對,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漢·王充《論衡·死偽》

specious; be apparently true but really wrong;

相似詞

模稜兩可 以假亂真 不作為訓 貌同實異 張冠李戴 文文莫莫 不足為訓

相反詞

天經地義 似非而是 具體而微 不刊之論


英文 apparently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 specious (idiom)​

法語 spécieux, spéciosité

國語辭典簡編本

似是而非「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表面上好像對,實際上並不對。語本《孟子.盡心下》。

造句不要輕易聽信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

國語辭典修訂本

似是而非「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⒈  語本表面相似而實際上卻不然。

《孟子·盡心下》:「惡似而非者。」
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
《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

貌同實異

引證解釋

⒈  後以“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實假,或似正確而實錯誤。

《孟子·盡心下》:“孔子 曰:‘惡似而非者。’”
漢 王充 《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 杜伯、莊子義 之語,往往而存。”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或難曰:神仙方書,似是而非。”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夫魚質龍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見獺即悲。”
宋 蘇軾 《石菖蒲贊》:“不知 退之 即以昌陽為昌蒲耶,抑謂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輕諾似烈而寡信,多藝似能而寡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同學們的講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簡直錯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