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遬的意思

注音 ㄆㄨˊ ㄙㄨˋ

拼音 pú sù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僕遫”。

⒉  即樸樕。一種矮小的雜樹。比喻凡庸。多指才能而言。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僕遫”。即樸樕。一種矮小的雜樹。比喻凡庸。多指才能而言。

《漢書·息夫躬傳》:“左將軍 公孫祿 、司隸 鮑宣 皆外有直項之名,內實騃不曉政事,諸曹以下僕遬不足數。卒有彊弩圍城,長戟指闕,陛下誰與備之?”
顏師古 注:“僕遬,凡短之貌也。”
《新五代史·雜傳·康延孝》:“吾有平 蜀 之功,公等僕遬相從,反俛首 郭公 之門,吾為都將,獨不能以軍法斬公邪?”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夫祠堂族長之制,今雖差愈於古,亦差愈於 歐洲,要其僕遫之體,褊陋之見,有害於齊一亦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