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的意思

注音 ㄅㄚ ㄍㄨㄢ

拼音 bā guān

基本釋義

⒈  指八個關口。(1)指漢末為鎮壓黃巾起義特設的八關都尉所轄的八關。《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置八關都尉官。”李賢注:“八關謂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騰越州西南邊境內的八關。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雲南巡撫陳用賓築,名為神護、萬仞、巨石、銅壁、鐵壁、虎踞、天馬、漢龍。關址距當時邊界或數十里或百餘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緬邊界,虎踞、天馬、漢龍三關劃屬緬甸。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八關自其西北斜抵東南。西四關屬蠻哈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神護,二曰萬仞,三曰巨石,四曰銅壁。東四關屬隴把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鐵壁,二曰虎踞,三曰天馬,四曰漢隴。”

引證解釋

⒈  指八個關口。(1)指 漢 末為鎮壓 黃巾 起義特設的八關都尉所轄的八關。

《後漢書·靈帝紀》:“﹝ 中平 元年﹞,置八關都尉官。”
李賢 注:“八關謂 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 也。”
(2)指 明 末 騰越州 西南邊境內的八關。 明 萬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雲南 巡撫 陳用賓 築,名為 神護、萬仞、巨石、銅壁、鐵壁、虎踞、天馬、漢龍。關址距當時邊界或數十里或百餘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緬 邊界, 虎踞、天馬、漢龍 三關劃屬 緬甸。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八關自其西北斜抵東南。西四關屬 蠻哈 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 神護,二曰 萬仞,三曰 巨石,四曰 銅壁。東四關屬 隴把 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 鐵壁,二曰 虎踞,三曰 天馬,四曰 漢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