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ㄐㄨㄣ ㄗˇ

拼音 liù jūn zǐ

基本釋義

⒈  史籍中合稱六個傑出人物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約有:(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及陳師道、李廌,人稱“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七·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為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傅、林仲麟、楊巨集中六人上書訟其冤,被屏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忠義傳·楊巨集中》。

⒉  (4)明熹宗時,魏忠賢擅權,御史揚漣劾忠賢二十四大罪,漣與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顧大章皆為忠賢構死,世稱“六君子”。又魏忠賢矯旨逮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遵素、李應升下獄受酷刑死,世稱“後六君子”。參閱《明史·宦官傳·魏忠賢》。(5)清光緒中,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戊戌變法”失敗,同時遇害,世稱“戊戌六君子”。參閱《清史稿·李端芬譚嗣同等傳論》。

⒊  國畫稱鬆、柏等六種樹木。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君子「ㄌ一ㄡˋ ㄐㄨㄣ ㄗˇ」

⒈  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 指禹、湯、文、武、成王、 周公。(2)​ 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3)​ 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巨集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巨集中傳》。(4)​ 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 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〇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 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 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

⒉  國畫上指鬆、柏、樟、楠、槐、榆六種樹木。

引證解釋

⒈  史籍中合稱六個傑出人物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約有:(1)指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3) 宋 寧宗 時,右丞相 趙汝愚 為 韓侂冑 誣陷,太學生 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傅、林仲麟、楊巨集中 六人上書訟其冤,被屏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忠義傳·楊巨集中》。(4) 明 熹宗 時, 魏忠賢 擅權,御史 揚漣 劾 忠賢 二十四大罪, 漣 與 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顧大章 皆為 忠賢 構死,世稱“六君子”。又 魏忠賢 矯旨逮 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遵素、李應升 下獄受酷刑死,世稱“後六君子”。參閱《明史·宦官傳·魏忠賢》。(5) 清 光緒 中, 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 因“戊戌變法”失敗,同時遇害,世稱“戊戌六君子”。參閱《清史稿·李端芬譚嗣同等傳論》。

《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2) 宋 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 及 陳師道、李廌,人稱“蘇門六君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姑溪集》:“端叔 在 蘇 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 秦、晁、張、陳 遠甚。”

⒉  國畫稱鬆、柏等六種樹木。此“六君子”指 倪雲林 畫中的鬆、柏、樟、楠、槐、榆。名為《六君子圖》。參閱 陳衍 《元詩紀事》卷二一。

元 黃公望 《題雲林畫》詩:“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