剗襪的意思

注音 ㄔㄢˇ ㄨㄚˋ

拼音 chǎn wà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剗襪”。

⒉  只穿著襪子著地。

國語辭典修訂本

剗襪「ㄔㄢˇ ㄨㄚˋ」

⒈  只穿襪子,不穿鞋子走路。

南唐·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詞:「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宋·歐陽修〈南鄉子·好個人人〉詞:「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遺下弓弓小繡鞋。剗襪重來,半嚲烏雲金鳳釵。行行笑笑連抱得,相挨。」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剗韤”。只穿著襪子著地。

唐 無名氏 《醉公子》詞:“門外猧兒吠,知是 蕭郎 至。剗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
南唐 李煜 《菩薩蠻》詞:“剗襪步香苔,手提金縷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公在鎮,每宴客,命聽分行剗襪,步於莎上,傳唱《踏莎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書<舊唐書·輿服志>後》:“剗韤是大腳不履,僅有韤耳。剗,如騎剗馬之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