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ㄐ一ㄠˋ

拼音 míng jiào

基本釋義

⒈  名聲與教化。指以正名定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國語辭典修訂本

名教「ㄇ一ㄥˊ ㄐ一ㄠˋ」

⒈  名分與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與倫常道德為準則的禮法。

《管子·山至數》:「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
《晉書·卷四九·阮籍傳》:「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諮嗟良久,即命闢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引證解釋

⒈  名聲與教化。

《管子·山至數》:“昔者 周 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

⒉  指以正名定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晉 袁巨集 《後漢紀·獻帝紀》:“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宋 曾鞏 《上杜相公書》:“重名教,以矯衰弊之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幹王洪寶制》:“或為干城之選,則當奏績於疆埸;或為禮樂之司,則宜建功於名教。”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七》:“明明是現代人……卻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