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ㄌ一ˇ

拼音 míng lǐ

基本釋義

⒈  名稱與道理。

⒉  特指魏晉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

國語辭典修訂本

名理「ㄇ一ㄥˊ ㄌ一ˇ」

⒈  名家的理論,即辨別是非同異的理論。

《晉書·卷七五·範汪傳》:「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學多通,善談名理。」

⒉  有關邏輯或語詞概念方面的道理。

引證解釋

⒈  名稱與道理。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名理》:“審察名理名冬(終)始……能與(舉)冬始,故能循名廏(究)理。”
帛書整理小組注:“‘理’下‘名’字疑衍文。”
《鶡冠子·泰錄》:“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成於泰始之末,見不詳事於名理之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羅漢》:“時癸丑會試舉人題…… 米 嘆其難。 羅漢 為闡發傳註,名理燦然。”
郭沫若 《釋玄黃》:“焦的內含,可相容黑、黃兩色,而足下使焦字與黑字相等,這恐怕在名理上說不過去吧。”

⒉  特指 魏 晉 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
《晉書·範汪傳》:“博學多通,善談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