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的意思

注音 一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一ㄥˋ

拼音 yīn guǒ bào yì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佛教語。佛教依據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論,認為事物有起因必有結果,作善作惡,必各有報應。

國語辭典簡編本

因果報應「ㄧ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ㄧㄥˋ」

佛教指生死輪迴等一切眾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形態,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果。後泛指一切行為,不論善惡都會導致相應的結果。

造句如果相信因果報應,就不敢做出這種害人的行為。

國語辭典修訂本

因果報應「一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一ㄥˋ」

⒈  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謂生死輪迴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因果關係。一切有意志的行為,不論善惡或中性,都必導致未來世的樂、苦或中性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形態。換言之,一切眾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形態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果。這種因果關係,在未解脫之前,永不休止。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佛教依據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論,認為事物有起因必有結果,作善作惡,必各有報應。

唐 慧立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七:“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捲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則因果報應之説,亦未嘗廢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這裡還像有點因果報應在裡面呢。”
亦省作“因報”。 《後漢書·西域傳論》:“精靈起滅,因報相尋。”
李賢 注:“因報相尋,謂行有善惡,各緣業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