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地的意思

注音 ㄙㄠˋ ㄉ一ˋ

拼音 sào dì

基本釋義

⒈  古代郊祀的儀制,於壇下掃地設祭。《禮記·禮器》:“有以下為貴者,至敬不壇,埽地而祭。”孔穎達疏:“初則燔柴於大壇,燔柴訖,於壇下掃地而設祭。此周法也。”《漢書·郊祀志下》:“臣聞郊饗帝之義,埽地而祭。”後以為簡易祭祀儀式。

⒉  謂掃除淨盡。亦喻完全喪失。

引證解釋

⒈  古代郊祀的儀制,於壇下掃地設祭。

《禮記·禮器》:“有以下為貴者,至敬不壇,埽地而祭。”
孔穎達 疏:“初則燔柴於大壇,燔柴訖,於壇下掃地而設祭。此 周 法也。”
《漢書·郊祀志下》:“臣聞郊饗帝之義,埽地而祭。”
後以為簡易祭祀儀式。 晉 袁巨集 《後漢紀·獻帝紀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世。’”
《後漢書·張酺傳》:“顯節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儉。”

⒉  謂掃除淨盡。亦喻完全喪失。

《漢書·魏豹田儋韓信傳贊》:“秦 滅六國,而上古遺烈埽地盡矣。”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為賤隸,六畜資財,埽地而盡。”
明 焦竑 《焦氏筆乘·俗書之誤》:“至如‘暴’已從‘日’,又加‘日’而為‘曝’;‘然’已從‘火’,又加‘火’而為‘燃’……架屋疊床,觸目皆是,而字學埽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