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坫的意思

注音 ㄊㄢˊ ㄉ一ㄢˋ

拼音 tán diàn

基本釋義

⒈  會盟的壇臺。

⒉  指談判場所。

⒊  法壇。

⒋  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

⒌  引申指文壇。

⒍  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

⒎  指講壇或輿論界。

國語辭典修訂本

壇坫「ㄊㄢˊ ㄉ一ㄢˋ」

⒈  會盟的壇臺。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⒉  舉行法事的壇場。

⒊  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

⒋  議壇、輿論界。

清·顧炎武〈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

引證解釋

⒈  會盟的壇臺。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桓公 朝天下,會諸侯, 曹子(曹沫 )以一劍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壇坫之上。”
明 宋濂 《燕書》之二三:“襄公 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謂我何?’”

⒉  指談判場所。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日本 於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嚇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於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致對外,猶懼不足以爭勝壇坫,保全海疆。”

⒊  法壇。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唸唸有詞,向神祇懺悔。”

⒋  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

明 方孝孺 《宋山言墓表》:“自 長洲 韓公 以文學為海內宗,群士壇坫,莫盛於 吳 中。”
清 姚鼐 《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舘 冶城 隈,壇坫爭趨末座來。”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橋東錄》:“江氏 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

⒌  引申指文壇。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康熙 間, 蕭山 毛西河 奇齡、錢唐 毛稚黃 先舒、遂安 毛會侯 際可,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
蔣信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鍾情,壇坫流傳領袖名。”

⒍  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迨近日 吳文中 始從 顧 陸 探討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
清 查慎行 《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

⒎  指講壇或輿論界。

清 顧炎武 《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 東林 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
郭沫若 《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辯論壇坫上都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