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ㄆㄠˋ

拼音 dà pà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口徑大的火炮。

乃架大炮擊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artillery;

⒉  比喻好說大話或好發表激烈意見的人。

untactful speak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大炮「ㄉㄚˋ ㄆㄠˋ」

1.利用炸藥的爆發產生推力,來發射彈藥的大口徑武器。

造句大炮可對特定目標做大規模破壞。 ◎

2.喜歡說大話或發表激烈意見的人。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炮「ㄉㄚˋ ㄆㄠˋ」

⒈  利用炸藥爆發產生推力,來發射彈藥的大口徑武器。可對特定目標做大規模的破壞,但對於遊擊式或機動性的戰鬥,則無法發揮其功能。

⒉  喜歡說大話或發表激烈意見的人。

如:「他常在市政總質詢時猛烈的抨擊政府官員,因此贏得『議會大炮』的稱呼。」

引證解釋

⒈  口徑大的火炮。

《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數千斤以至萬斤大炮,或鋼或銅均可自造。”

⒉  比喻好發表激烈意見或喜歡發議論的人。

周立波 《諸葛亮會》:“他被 小劉 這大炮一轟,臉脹紅了。”
茅盾 《子夜》十二:“這人就是 黃奮,有名的‘大炮’。”

⒊  大礮:發擲石彈的武器。

《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二載》:“賊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飛巨石,一發輒斃二十餘人。”
《舊唐書·李光弼傳》作“強弩發石以擊之”。 《明通鑑·熹宗天啟二年》:“乃用巨木為機關,轉索發礮,飛千鈞石擊之。又以大礮擊牛,牛返走,賊大敗去。”

⒋  古代一種爆炸性武器。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五年》:“時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已上。”

⒌  口徑大的火炮。

清 福格 《聽雨叢談·礮考》:“大清 天聰 五年造紅衣大礮。”
鄭觀應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