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ㄢ ㄉㄥ

拼音 tiān dēng

基本釋義

⒈  舊時新年前後,民間有在高處懸掛燈盞之俗,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

⒉  舊時寺廟、商店門前常年懸掛的燈盞。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天燈「ㄊㄧㄢ ㄉㄥ」

1.懸掛高竿上的燈籠。舊俗於農曆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的晚間,在豎立的高竿上,懸燒敬眼光菩薩用的紅色小燈籠。

2.點燈後可施放於天空的燈籠。

造句天燈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燈「ㄊ一ㄢ ㄉㄥ」

⒈  月亮的別名。

宋·范成大〈東林寺〉詩:「山頭一任天燈現,個事何曾落見聞。」

⒉  懸掛高竿上的燈籠。

如:「到了晚間,點上天燈,院子裡立刻明亮起來。」

⒊  舊俗於農歷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的晚間,在豎立的高竿上,懸燒敬眼光菩薩用的紅色小燈籠,稱為「天燈」。

引證解釋

⒈  舊時新年前後,民間有在高處懸掛燈盞之俗,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

明 楊慎 《甲午臨安除歲》詩:“隣牆兒女亦無睡,歲火天燈喧五更。”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竿,懸掛天燈。”
孫犁 《白洋澱紀事·天燈》:“今年正月……卻看見東頭立起一個天燈,真是高與天齊,閃亮的燈光同新月和星斗爭輝。”

⒉  舊時寺廟、商店門前常年懸掛的燈盞。

宋 范成大 《東林寺》詩:“山頭一任天燈現,箇事何曾落見聞。”
艾蕪 《榮歸》:“他們最後分手時,已望得見山窪口上關帝廟前的天燈了。”
許地山 《女兒心》:“鋪店的門早已關好,一聽見槍聲,連門前底天燈都收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