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的意思

注音 ㄢ ㄐㄨ

拼音 ān j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安穩地生活;定居。

settle down;

相似詞

安堵

相反詞

流浪


英文 Anju district of Suining city 遂寧市|遂宁市[Sui4 ning2 shi4], Sichuan, to settle down, to live peacefully

德語 in Ruhe und Frieden leben (V)​

法語 Vassa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安居「ㄢ ㄐㄨ」

⒈  家居無事。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

流浪

⒉  佛教用語。佛教規定於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外出,應在寺內坐禪修學,稱為「安居」。參見「結夏安居」條。

引證解釋

⒈  安靜、安定地生活。

《孟子·滕文公下》:“公孫衍、張儀 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毋相於,與喜俱來,使我安居。”
唐 杜甫 《惜別送劉僕射判官》詩:“樑公 富貴於身疏,號令明白人安居。”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荊公 想, 江寧 乃 金陵 古蹟之地,六朝帝王之都,江山秀麗,人物繁華,足可安居,甚是得意。”
明 劉基 《銜泥燕》詩:“借爾華屋好安居,年年壘巢生爾雛。”

⒉  謂居住。

⒊  猶安處。

《雲笈七籤》卷六十:“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壞,物乃不得安居。”

⒋  安逸。

《逸周書·柔武》:“五曰盤遊安居,枝葉維落。”

⒌  佛教語。又稱坐夏或坐臘。僧徒每年在雨季三個月內不外出,靜心坐禪修學。安居的日期,因各地氣候不同,亦不一。

晉 法顯 《佛國記》:“安居後一月,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安居二時,冬夏三月,遠僧有來,近眾無闕,法鼓朗嚮,頌偈清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睹貨邏國故地》:“而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