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漠的意思

注音 ㄐ一ˋ ㄇㄛˋ

拼音 jì mò

基本釋義

⒈  同“寂寞”。

⒉  空虛。

⒊  寂靜;沉寂。

⒋  清靜;恬淡。

⒌  冷落;淒涼。

引證解釋

⒈  同“寂寞”。空虛。

《淮南子·俶真訓》:“寂漠以虛無,非有為於物也,物以有為於己也。”
《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參差世祀忽,寂漠世朝變。”
五臣本作“寂寞”。 呂延濟 注:“寂寞,空虛也。”

⒉  同“寂寞”。寂靜;沉寂。

《楚辭·遠遊》:“山蕭條而無獸兮,野寂漠其無人。”
《淮南子·齊俗訓》:“故蕭條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
《南史·陳暄傳》:“吾既寂漠當世,朽病殘年,產不異於 顏 原,名未動於卿相,若不日飲醇酒,復欲安歸?”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本根剝喪,神氣旁皇, 華國 將自槁於子孫之攻伐,而舉天下無違言,寂漠為政,天地閉矣。”

⒊  同“寂寞”。清靜;恬淡。

《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虛靜、恬淡、寂漠、無為,四者異名同實者也。”
漢 班固 《東都賦》:“於是百姓滌瑕盪穢,而鏡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營。嗜慾之源滅,廉恥之心生,莫不優遊而自得,玉潤而金聲。”
南朝 樑 僧順 《釋三破論》:“經雲,處處自説名字不同,或為儒林之宗,國師道士;或寂漠無為,而作佛事。”

⒋  同“寂寞”。冷落;淒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顏氏》:“如是年餘,生制藝頗通,而再試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給,撫情寂漠,嗷嗷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