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命的意思

注音 ㄐ一ˋ ㄇ一ㄥˋ

拼音 jì mìng

基本釋義

⒈  以重任相委託。《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⒉  猶寄身,託身。

⒊  寄存之命。喻短暫的生命。

國語辭典修訂本

寄命「ㄐ一ˋ ㄇ一ㄥˋ」

⒈  以重任相委託。

《抱朴子·外篇·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

⒉  寄託生命。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流離大海之南,寄命嶂癘之地。」

⒊  生命如寄。比喻短暫的生命。

《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屍藏於地。」

引證解釋

⒈  以重任相委託。

《論語·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
《梁書·侯景傳》:“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者哉。”
清 錢謙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淑元祖母莊氏贈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節;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⒉  猶寄身,託身。

《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杜篤 《首陽山賦》:“聞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攜而隨之,冀寄命乎餘壽。”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以終餘年。”
唐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鞏 《邪溪祈雨文》:“今麥苗將槁,稻種未布,而春既盡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則麥必盡死,稻不可種,民將安所寄命乎?”
清 黃景仁 《洞庭行贈王大歸包川》詩:“蠻煙瘴雨土卑溼,留我寄命於此鄉。”

⒊  寄存之命。喻短暫的生命。

《晉書·皇甫謐傳》:“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無不之,故氣屬於天;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屍藏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