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ㄙㄜˋ

拼音 xíng sè

基本釋義

⒈  指形體和容貌。

⒉  體表氣色。

⒊  形態、顏色。

⒋  樣式、色澤。

⒌  指神態表情。

⒍  形之於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

國語辭典簡編本

形色「ㄒㄧㄥˊ ㄙㄜˋ」

臉色、表情。

造句形色匆匆的跑了出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形色「ㄒ一ㄥˊ ㄙㄜˋ」

⒈  形體容貌。

《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形貌 形容

⒉  形態顏色。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又星與日月,形色同爾,但以大小為其等差。」

⒊  臉色表情。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或我財不贍,不饜所求,頓生異心,形色索漠。」

引證解釋

⒈  指形體和容貌。

《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南史·樑豫章王綜傳》:“淑媛 問夢中形色,頗類 東昏。”
元 崔璆 《咄咄》詩:“咄咄復咄咄,小兒成老翁,么微各形色,追逐元化工。”

⒉  體表氣色。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貧之為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廢。”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襲於皮毛,客於絡脈,次於焦府,盎於形色。”

⒊  形態、顏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又星與日月,形色同爾,但以大小為其等差。”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絪縕之中,陰陽具足而變易以出,萬物並育於其中,不相肖而各成形色。”

⒋  樣式、色澤。

元 陶宗儀 《輟耕錄·玉轆轤》:“﹝ 吳和之 ﹞收一轆轤,玉青色,形如呂字,環口中間,轆轤旋轉,無分毫縫罅,形色極古,人皆以為鬼工。”
許地山 《山響》:“質雖是舊的,可是形色還不舊。”

⒌  指神態表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我財不贍,不饜所求,頓生異心,形色索漠。”
魯迅 《吶喊·端午節》:“於是遞給伊一迭簇新的中交票,臉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

⒍  形之於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

《南齊書·王玄載傳》:“世祖 時在大床寢, 瞻 謂 豫章王 曰:‘帳中物亦復隨人寢興。’ 世祖 銜之,未嘗形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則天 朝, 豆盧 欽望 為丞相,請輟京官九品已上兩月日俸以贍軍,轉帖百司令拜表。群臣俱赴拜表,而不知事由。拾遺 王求禮 謂 欽望 曰:‘群官見帖即赴,竟不知拜何所由……豈國之柄耶!’ 欽望 形色而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