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碑的意思

注音 ㄉㄜˊ ㄓㄥˋ ㄅㄟ

拼音 dé zhèng bēi

基本釋義

⒈  舊時為頌揚官吏政績而立的碑石。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德政碑「ㄉㄜˊ ㄓㄥˋ ㄅㄟ」

⒈  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後世多流於形式,成為應酬性質,而無法反映事實。

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文明小史·第一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引證解釋

⒈  舊時為頌揚官吏政績而立的碑石。

《南史·蕭恭傳》:“恭 至州,政績有聲,百姓請於城南立碑頌德,詔許焉,名為德政碑。”
唐 白居易 《青石》詩:“不願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實録鐫虛辭。”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如此交卸回省,也可以掩飾上頭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