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然的意思

注音 ㄙㄨㄥˇ ㄖㄢˊ

拼音 sǒng rán

基本釋義

⒈  形容害怕的樣子。

毛骨悚然。
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淮南子·道應》
舉戈林竦,揮鋒電滅。——《文選·木華·海賦》
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魯迅《祝福》

terrified; horrified;


英文 frightened, terrified

德語 angsterfüllt (Adj)​

法語 terrifié

國語辭典修訂本

悚然「ㄙㄨㄥˇ ㄖㄢˊ」

⒈  恐懼的樣子。也作「悚悚」。

《三國演義·第一七回》:「於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
《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也覺悚然,毛髮皆豎。」

引證解釋

⒈  惶恐不安貌。

《三國志·吳志·孫霸傳》:“頃聞二宮並絶賓客,遠近悚然,大小失望。”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杜少陵 詩云:‘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即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之意也。士大夫誦此,亦可以悚然懼,惻然思矣。”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三折:“赤律律起一陣劣風,劣風,不由人不悚然驚,凜然恐。”
魯迅 《彷徨·祝福》:“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⒉  直豎貌。

《西遊記》第十回:“龍王見説,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紅樓夢》第一〇一回:“﹝ 鳳姐 ﹞雖然毛髮悚然,心中卻也明白。”
水運憲 《禍起蕭牆》:“傅連山 毛骨悚然。”

⒊  肅然恭敬貌。

《北齊書·李繪傳》:“音辭辯正,風儀都雅,聽者悚然。”
宋 葉適 《太府少卿李公墓誌銘》:“豈不富貴,視若一塵;我為悚然,思見其人。”
《儒林外史》第八回:“兩公子聽了,悚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