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負薪的意思

注音 ㄆ一 ㄑ一ㄡˊ ㄈㄨˋ ㄒ一ㄣ

拼音 pī qiú fù xī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披裘負薪「ㄆ一 ㄑ一ㄡˊ ㄈㄨˋ ㄒ一ㄣ」

⒈  延陵季子見路上有金子。呼叫過路的樵夫為其拾取。樵夫怒目回答:「我頂著夏日五月的烈陽,披著皮裘打柴,豈是為你拾金之人!」延陵季子知其為賢者,問其姓字,樵夫卻認為他徒有其表,不值得自報姓名,遂轉身而去。典出漢·王充《論衡·書虛》。後用以比喻貧困隱逸。唐·王績〈遊北山賦〉:「忽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也作「五月披裘」。

引證解釋

⒈  漢 王充 《論衡·書虛》:“傳言 延陵 季子 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季子 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後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之典。 唐 王績 《遊北山賦》:“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
亦省作亦省作“披裘”。 北周 庾信 《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
唐 李白 《杭州送裴大澤時赴盧州長史》詩:“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