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難解紛的意思

注音 ㄆㄞˊ ㄋㄢˋ ㄐ一ㄝˇ ㄈㄣ

拼音 pái nàn jiě fē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原指給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現指調解糾紛。

夫國有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帶,與賓客重,以排難解紛,徇國家之急。——宋·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排難解紛「ㄆㄞˊ ㄋㄢˋ ㄐㄧㄝˇ ㄈㄣ」

排除危難,解決糾紛。語本《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

造句這位里長伯熱心公益,常常為人排難解紛

國語辭典修訂本

排難解紛「ㄆㄞˊ ㄋㄢˋ ㄐ一ㄝˇ ㄈㄣ」

⒈  語本指為人解圍。清·李漁也作「排患解紛」。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
《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意中緣·第二七出》:「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挑撥離間 推波助瀾 火上澆油

引證解釋

⒈  戰國 時, 秦 圍 趙 邯鄲 急, 魏 使 辛垣衍 勸 趙 尊 秦 為帝。 魯仲連 以大義責 衍。秦 將聞之,為之退兵五十里。適 魏 兵救 趙,邯鄲 圍解。

趙 欲封 仲連,仲連 辭曰:“所貴於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見《戰國策·趙策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後因以“排難解紛”指為人排除危難或調解糾紛。 《舊唐書·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盜賊,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天下有事,凡能擔當開拓,排難解紛,惟其才耳。”
明 楊儀 《李姬傳》:“﹝ 李嘉謨 ﹞能謙恭下士,排難解紛,以全善類。”
清 李漁 《意中緣·設計》:“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葉聖陶 《倪煥之》二二:“蔣如冰 出任鄉董已有四年,忙的是給人家排難解紛,到城裡開會,訪問某人某人那些事。”
亦作“排患解紛”。 唐 崔知賢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 明 孫慎行 序:“遺形卻立,終希獨善之資;排患解紛,未洽隨時之義。”
清 吳偉業 《柳敬亭傳》:“其善用權譎,為人排患解紛率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