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漵子的意思

注音 ㄨㄣˊ ㄒㄨˋ ㄗˇ

拼音 wén xù zǐ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文敘子”。

⒉  樂曲名。唐代俗講僧文漵(或作文敘、文淑)善吟經,講唱變文,聲音婉轉動人。因效其聲調,製成樂曲,故名。

引證解釋

⒈  見“文漵子”。亦作“文敘子”。樂曲名。 唐 代俗講僧 文漵 (或作 文敘、文淑 )善吟經,講唱變文,聲音婉轉動人。因效其聲調,製成樂曲,故名。參閱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

《太平廣記》卷二〇四引 唐 盧言 《盧氏雜說·文宗》:“文宗 善吹小管。時法師 文漵 為入內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內,收拾院中籍入傢俱輩,猶作法師講聲。上採其聲為曲子,號‘文漵子’。”
漵,一本作“漵”。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文敘子》:“《文敘子》, 長慶 中俗講僧 文敘 善吟經,其聲宛暢,感動里人。樂工 黃米飯 依其念四聲 觀世音菩薩,乃撰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