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的意思

注音 ㄅㄤˋ ㄔㄨㄟˊ

拼音 bàng chuí

基本釋義

⒈  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

battledore; 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英文 wooden club (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法語 massue de bois (employé pour battre le linge qu'on lav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棒槌「ㄅㄤˋ ㄔㄨㄟˊ」

1.捶打用的木棒。

造句過去洗衣服,常用根棒槌來捶打衣服。

2.愚笨。

造句長這麼大了還不識幾個大字,真是棒槌

3.外行人。

造句說到音樂,那他可是個大棒槌

國語辭典修訂本

棒槌「ㄅㄤˋ ㄔㄨㄟˊ」

⒈  捶打用的木棒。

《金瓶梅》第三八回:「婦人見他的話不防頭,一點紅從耳畔起,須臾紫脹了雙腮,便取棒槌在手,趕著打出來。」

⒉  愚笨。

如:「長這麼大了還不識幾個大字,真棒槌!」

⒊  外行人。

如:「若說到音樂,那他可是個棒槌。」

引證解釋

⒈  捶打用的木棒。

《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便取棒槌在手,趕著打出來。”
清 李漁 《巧團圓·詞源》:“取出泥人、土馬、棒槌、鑼鼓、刀鎗、旗幟等物。”
楊朔 《赤道雪》:“有一種樹不長葉兒,滿樹是棒槌模樣的玩意兒,齊嶄嶄地朝上豎著。”

⒉  方言。指玉米穗。

《中國民間故事選·棒槌姑娘》:“再抬頭朝岸上的石砬子上看去,光有棵棒槌,頂著一團火紅的棒槌籽兒,一動不動的長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