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的意思

注音 ㄊㄢˊ ㄒ一ㄤ

拼音 tán xiā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香木名。木材極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藥。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


英文 sandalwood

德語 (rotes)​ Sandelholz (S)​

法語 Santal

國語辭典簡編本

檀香「ㄊㄢˊ ㄒㄧㄤ」

植物名。一般指檀香檀香屬的半寄生性常綠小喬木。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南太平洋島嶼上。其株高可達十公尺,部分寄生於其他喬木的根上。葉對生,質薄主幹和根部含有黃色芳香油,可蒸餾提取白檀油,用來製造香料、香皂和藥材。木材灰褐色,質密緻而堅韌,可用來雕刻及製造飾品、家具,其香味可保持數年之久。

造句檀香生長期間,最怕暴風的吹襲。

國語辭典修訂本

檀香「ㄊㄢˊ ㄒ一ㄤ」

⒈  植物名。一般指檀香科檀香屬的半寄生性常綠小喬木。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和南太平洋島嶼上。其株高可達十公尺,部分寄生於其他喬木的根上。但生長緩慢,約需三年其心材方可應用。葉為革質對生,主幹和根部含有黃色芳香油,可蒸餾提取白檀油,用以製造香料、香皂和藥材。木材灰褐色,質密緻而堅韌,可用來雕刻及制飾品、傢俱,香味可保持數年之久。另外,也有許多非檀香木屬植物的木材,常被用來做為檀香木的代用品,如淡紅色材質的紫檀,即是產於亞洲東南部的豆科紫檀屬植物。

引證解釋

⒈  香木名。木材極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藥。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

南朝 樑 沉約 《瑞石像銘》:“莫若圖玅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祗樹。”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檀香》﹝集解﹞引 宋 葉廷珪 《香譜》:“皮實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為紫檀。其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紙封收,則不洩氣。”
清 趙翼 《西湖寓樓即事》詩:“桕燭檀香 三竺 路,一觀音養百千僧。”
田漢 《關漢卿》第十一場:“以後每天多劈點檀香,備些酒果,供供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