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罪的意思

注音 ㄙˇ ㄗㄨㄟˋ

拼音 sǐ zuì

基本釋義

⒈  應該判處死刑的罪行。

犯了死罪。
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水滸傳》

capital offence (or crime);

⒉  舊時用於請罪、道歉的套語,表示有所冒犯。

不知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死罪!死罪!

offend;


英文 mortal crime, capital offense

法語 crime mortel, infraction capita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死罪「ㄙˇ ㄗㄨㄟˋ」

依法應判死刑的罪。

造句這種犯行,死罪雖免,活罪難逃。

國語辭典修訂本

死罪「ㄙˇ ㄗㄨㄟˋ」

⒈  依法應判死刑的罪。

《紅樓夢·第八一回》:「如今鬧破了,被錦衣拿住,送入刑部監,要問死罪的了。」
《文明小史·第一〇回》:「他們犯的事未必一定是死罪,不過叫他們回去等兄弟光光面子,那裡就會要了他們的命呢?」

死刑

⒉  古人書札或奏疏中常用以謙稱自己犯錯,表示惶恐的話。

《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臣機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三國演義·第九回》:「儒慌趕入園中勸解,不意誤撞恩相。死罪!死罪!」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死辠”。

⒉  應該判處死刑的罪行。

《左傳·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將至。”
《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天下應犯死罪者,特降從流。”

⒊  舊時請罪或道歉時用的套語,表示罪過很重。

《漢書·衛綰傳》:“上問曰:‘吾為太子時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病。’”
宋 葉適 《趙孺人墓銘》:“﹝ 樓氏 ﹞白其姑曰:‘奴死罪,不應著此下見先舅。’”

⒋  用作表章、函牘中的套語。

漢 許衝 《上<說文解字>表》:“臣 衝 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詔>詩表》:“臣 植 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晉 盧諶 《與司空劉琨書》:“故吏從事中郎 盧諶,死罪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