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觴曲水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ˊ ㄕㄤ ㄑㄨˇ ㄕㄨㄟˇ

拼音 liú shāng qǔ shuǐ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習俗,每逢夏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後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人們於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仿行,於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觴曲水”。亦作:流杯曲水。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流觴曲水「ㄌ一ㄡˊ ㄕㄤ ㄑㄨˇ ㄕㄨㄟˇ」

⒈  古人依修禊的習俗,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在水邊盥洗,藉以驅邪。後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繞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順水流下,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酒杯而飲。

晉·王羲之〈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習俗,每逢夏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後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人們於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仿行,於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觴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宋 蘇軾 《和王勝之》之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流觴曲水,不但仿古人餘韻,而且有趣。”
亦作“流杯曲水”。 南朝 樑 宗懍 《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
亦省作“流觴”。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巨石鎮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只是流觴亭雅得那樣俗,在石地上楞刻著蚯蚓般的槽;那樣流觴,怕只有孩子們願意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