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的意思

注音 ㄌㄤˋ ㄖㄣˊ

拼音 làng rén

基本釋義

⒈  到處流浪、行蹤不定的人。

vagabond;

⒉  日本幕府時代失去封祿而流浪的武士,也指“日本流氓”

Japanese ronin; ruffian;


英文 vagrant, unemployed person, rōnin (wandering masterless samurai)​

德語 Rōnin (herrenloser japanischer Samurai)​ (S, Gesch)​

法語 ronin

國語辭典簡編本

浪人「ㄌㄤˋ ㄖㄣˊ」

日本幕府時代,德川家管轄六十個藩,各藩主門上養有許多武士,後藩主互鬥,被滅藩的門下武士失去封祿、離開主家,成為失業或無業的武士,便稱為「浪人」。

造句這部電影是描寫日本浪人的故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浪人「ㄌㄤˋ ㄖㄣˊ」

⒈  行蹤無定,到處流浪的人。

唐·柳宗元〈李赤傳〉:「李赤,江湖浪人也。」

⒉  日本幕府時代,德川管轄六十個藩,各藩主門下養有許多武士,後藩主互鬥,被滅藩的門下武士失去封祿、離開主家,成為失業或無業的武士,便稱為「浪人」。

遊勇

引證解釋

⒈  遊蕩無賴之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聽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⒉  行蹤無定的人。

唐 王勃 《春思賦》:“僕本浪人,平生自淪。懷書去 洛,抱劒辭 秦。”
唐 柳宗元 《李赤傳》:“李赤,江湖浪人也。”
郁達夫 《過去》:“啊,這世界雖說很大,實在也是很小,兩個浪人,在這樣的天涯海角,也居然再能重見,你說奇也不奇。”

⒊  指 日本 幕府時代失去祿位,四處流浪的武士。幕府體制瓦解後,浪人不斷增加,其中部分改營農商,但多數仍保持武士傳統。明治維新後,有些為軍部所用,從事侵略擴張活動。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但我們國內戰爭,尚且常有 日本 浪人從中作祟,使良民愈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更何況一校女生和幾個教員之被誣衊。”
吳祖光 《闖江湖》第一幕:“日本 兵曹 佐田小四郎 帶著兩個浪人擁進來。”

⒋  唐 時少數民族 三浪詔 ( 浪穹、邆賧、施浪 )人的通稱。

唐 樊綽 《蠻書·六詔》:“貞元 七年, 南詔 擊破 劍川,俘 矣羅君,徙 永昌。凡 浪穹、邆賧、施浪,總謂之 浪人,故云 三浪詔。”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神川 都督 論訥舌 使 浪人 利羅式 眩惑部姓,發兵無時,今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