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琴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ㄠ ㄨㄟˇ ㄑ一ㄣˊ

拼音 jiāo wěi qín

基本釋義

⒈  琴名。

⒉  泛指好琴。

國語辭典修訂本

焦尾琴「ㄐ一ㄠ ㄨㄟˇ ㄑ一ㄣˊ」

⒈  東漢蔡邕以桐木製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燒焦的痕跡,故稱為「焦尾琴」。

《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引證解釋

⒈  琴名。

《後漢書·蔡邕傳》:“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南史·王敬則傳》:“仲雄 善彈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庫,上敕五日一給 仲雄。”
亦省稱“焦尾”。 唐 李頎 《題僧房》詩:“誰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顧紹敏 《秋日感懷》詩:“中郎 應自憐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輪。”

⒉  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這焦尾琴來,撫一曲遣我的心悶咱。”
唐 李鹹用 《山居》詩:“焦尾何人聽,涼宵對月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