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羆的意思

注音 ㄒㄩㄥˊ ㄆ一ˊ

拼音 xióng pí

基本釋義

⒈  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⒉  指生男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大人佔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⒊  指帝王得賢輔。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載與俱歸,立為師。”西伯,指周文王。

⒋  比喻貪殘的人。

國語辭典修訂本

熊羆「ㄒㄩㄥˊ ㄆ一ˊ」

⒈  熊和羆。

《書經·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⒉  比喻勇士或軍隊。

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憑宗廟之威;禁 暴戢奸,下藉熊羆之用。」

⒊  比喻輔君的賢臣。

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
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楫商巖命,熊羆渭水佔。」

引證解釋

⒈  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
《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諒 《秋夜偶成》詩:“暫止熊羆消大暑,秋深雲合殄妖氛。”
黃燮清 《黃天蕩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 金 人十萬師。”

⒉  指生男之兆。

語本《詩·小雅·斯干》:“大人佔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群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兒》詩:“平生未省夢熊羆,稚女如花墜曉枝。”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更須誇蘭玉祥開,何必慮熊羆佔緩。”

⒊  西伯,指 周文王。

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 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 周 西伯 獵,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陽,與語大説……載與俱歸,立為師。”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燕王 買駿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佔。”

⒋  比喻貪殘的人。

《楚辭·劉向<九嘆·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群而逸囿。”
王逸 注:“熊羆,猛獸,以喻貪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