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ㄤˋ ㄩㄢˊ

拼音 zhuàng yuá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科舉考試中,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

Number One Scholar, title conferred on the one who came first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

⒉  比喻在本領域(本行業)中成績最好的人。

the very best (in any field);

國語辭典修訂本

狀元「ㄓㄨㄤˋ ㄩㄢˊ」

⒈  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一甲第一名。

《五代史平話·樑史·捲上》:「探聽得試院開榜了,卻是別人做了狀元,別人做了榜眼,別人做了探花郎。」
《儒林外史·第二回》:「點了一本戲,是樑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

⒉  稱現在各類考試中的榜首。

引證解釋

⒈  科舉時代稱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唐 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謝恩》:“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呈。”
元 關漢卿 《陳母教子》第一折:“學儒業,守燈窗,望一舉,把名揚。袍袖惹,桂花香,瓊林宴,飲霞觴,親奪的狀元郎!”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自從在上輩狀元公手裡造好了,直到現在, 周 家老是興興旺旺。”

⒉  唐 時新進士, 宋 時廷試列一甲者,有時也稱狀元。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古稱狀元,不必殿試第一名。 唐 鄭谷 登第後,《宿平康里》詩曰:‘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按, 谷 登 趙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按, 葉適 登 淳熙 進士,為第二名。參閱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

周必大 有《回姚狀元穎啟》,《回第二人葉狀元適啟》。當時新進士,皆得稱狀元。”

⒊  喻在本行業成績最突出者。

李準 《參觀》:“辛明修 是全國有名的大勞模,歷年來小麥豐產的‘狀元’。”

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