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座的意思

注音 ㄖㄨㄥˊ ㄗㄨㄛˋ

拼音 róng zuò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狨坐”。用狨皮連綴而成的坐褥。借指重臣。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狨坐”。

⒉  用狨皮連綴而成的坐褥。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狨座,文臣兩制,武臣節度使以上,許用……狨似大猴,生 川 中,其脊毛最長,色如黃金。取而縫之,數十片成一座,價直錢百千。”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建炎 維揚 南渡時,雖甚倉猝,二府猶張蓋搭狨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 黃相 者。”
《宋史·輿服志二》:“乾元 九年,重修儀制:權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學士、待制,經恩賜,許乘狨坐;三衙、節度使曾任執政官,亦如之。”

⒊  借指重臣。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詞:“家家香火人人願,要還他, 慶元 狨座, 建炎 蟬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