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ㄙˋ

拼音 yí sì

基本釋義

⒈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疑似之間。

be apparently correct but is fallacious;


英文 to be suspected to be, deceptive, plausible but fallacious

德語 irreführen (V)​

法語 soupçonn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疑似「ㄧˊ ㄙˋ」

好像是、似乎是。

造句醫生認為他疑似感染霍亂,需要隔離治療。

國語辭典修訂本

疑似「一ˊ ㄙˋ」

⒈  似是似非之間。

唐·崔顥〈結定襄郡獄效陶體〉詩:「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
宋·蘇軾〈上皇帝書〉:「夫人言雖未必皆然,而疑似則有以致謗。」

引證解釋

⒈  類似;近似。

《荀子·正名》:“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約名以相期也。”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玲瓏開已徧,點綴坐來頻。那是俱疑似,須知兩逼真。”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夫人言雖未必皆然,而疑似則有以致謗。”
清 陳確 《復張考夫書》:“而弟所憂者,在疑似之亂真,為聖學千秋之計。”

⒉  引申為嫌疑。

《新唐書·姚璹傳》:“璹 深探其獄,跡疑似皆捕逮,株黨牽聯數千人。”
《金史·循吏傳·高昌福》:“人有疑似被獲,皆目為 宋 諜者,即殺之。”

⒊  謂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

《呂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眾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所察。”
宋 蘇軾 《與正輔遊香積寺》詩:“靈苗與毒草,疑似在毫髮。”
《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二年》:“前世以疑似之言害陷忠良者,非惟臣下被禍,兼與國家為患。”
魯迅 《三閒集·路》:“一個鄉間忽然紛傳皇帝使者要來私訪了,官員們都很恐怖,在客棧裡尋到一個疑似的人,便硬拉來奉承了一通。”

⒋  指似是而非的事物。

嚴復 《原強》:“其有趨時者流,自許豪傑,則剽竊外洋之疑似,以熒惑主上之聰明。”

⒌  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楊興哥 ﹞忽然得一夢,夢見 張貢生 到來……正在疑似間,聽得又扣門響。”
清 黃景仁 《左二過飲贈詩》:“共此明光中,相與去疑似。敬矣千秋客,勖哉天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