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謬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ㄇ一ㄡˋ

拼音 yí miù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疑繆”。

⒉  可疑和謬誤之處。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疑繆”。可疑和謬誤之處。

三國 吳 韋昭 《國語解敘》:“遭 秦 之亂,幽而復光, 賈生、史遷 頗綜述焉。及 劉光祿 於 漢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謬。”
《三國志·吳志·顧譚傳》:“每省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下吏以此服之。”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 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採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
《文獻通考·經籍二二》:“雜史者,正史編年之外,別為一家,體制不純,事多異聞,言或過實,然藉以質正疑謬,補緝闕遺,後之為史者,有以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