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痺的意思

注音 ㄨㄟˇ ㄅ一ˋ

拼音 wěi b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痿痺”。

⒉  肢體不能動作或喪失感覺。

⒊  猶麻木不仁。比喻對事物的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⒋  喻指柔靡的風格。

國語辭典修訂本

痿痺「ㄨㄟˇ ㄅ一ˋ」

⒈  肢體萎縮麻痺不能動作的病。

引證解釋

⒈  見“痿痺”。亦作“痿痺”。

⒉  肢體不能動作或喪失感覺。

《漢書·哀帝紀贊》:“即位痿痺,末年寖劇,饗國不永。”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筋體半痿痺,肘腋生臊羶。”
《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 高宗 ﹞忽然患了個痿痺的症候,兩隻腳都站不起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晚得奇疾,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四支不能動,周身並痿痺,不知痛癢。”

⒊  猶麻木不仁。比喻對事物的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人主被其薰陶漸摩,亦潛化於痿痺不仁而莫之覺。”
梁啟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四:“又我國雖號稱專制,而此痿痺之政府,其專制之根礎脆弱殊甚。”

⒋  喻指柔靡的風格。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五六:“在當時,‘文必 秦 漢 ’的口號,事實上是同 江西 詩人之講句法詩律是同樣的純藝術的觀點,而且也是同樣的手法,都是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風格來振起痿痺,而不知只從形式上著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