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的意思

注音 ㄉㄥ ㄨㄣˊ ㄍㄨˇ

拼音 dēng wén gǔ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帝王為表示聽取臣民諫議或冤情,在朝堂外懸鼓,許臣民擊鼓上聞,謂之“登聞鼓”。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登聞鼓「ㄉㄥ ㄨㄣˊ ㄍㄨˇ」

⒈  古代於朝堂外懸蕔,百姓若有諫議或冤屈要上達,即可擊鼓以申。

《晉書·卷三·武帝紀》:「西平人曲路伐登聞鼓,言多襖謗,有司奏棄市。」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任從他賊醜生,百般家著智慧,遍衙門告不成,也還要上登聞將怨鼓鳴。」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帝王為表示聽取臣民諫議或冤情,在朝堂外懸鼓,許臣民擊鼓上聞,謂之“登聞鼓”。

《晉書·衛瓘傳》:“於是 繇 等執黃旛,撾登聞鼓。”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擊登聞鼓以聞於上,上命先君總三司以聽理,至則平反之。”
《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八年》:“闕左懸登聞鼓以達冤人。”
胡三省 注:“登聞鼓,令負冤者得詣闕撾鼓,登時上聞也。”
《明史·刑法志二》:“登聞鼓, 洪武 元年置於 午門 外,一御史日監之,非大寃及機密重情不得擊,擊即引奏。”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我要擊動登聞鼓,請主上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