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的意思

注音 ㄈㄚ ㄒ一ㄣ

拼音 fā xīn

基本釋義

⒈  動念。

⒉  特指萌動善心。

⒊  發自內心。

⒋  開心。

⒌  猶決意。

⒍  佛教語。謂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亦泛指許下向善的心願。

國語辭典簡編本

發心「ㄈㄚ ㄒㄧㄣ」

立下心願。

造句發心要重建這座因火災而毀損的寺廟。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發心「ㄈㄚ ㄒ一ㄣ」

⒈  立下心願。也作「發願」。

如:「遭受落榜的打擊後,他終於發心用功讀書。」

引證解釋

⒈  動念。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乃幸左顧存恤,發心惻隱顯至誠,納以嘉謀,語以至事,雖亦不敏,敢不諭意!”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才一發心,暗中神明便知。”

⒉  特指萌動善心。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時 阿難 既聞仏語,遂即發心離諦,受已歸依。”
《法苑珠林》卷七一:“人有見者,發心止惡,竟投錢物佈施。”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我這裡跪在大街,望著那發心的爺孃每拜。”

⒊  發自內心。

《三國志·魏志·孫禮傳》:“禮 為死事者設祀哭臨,哀號發心。”

⒋  開心。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說謊》套曲:“走來的不發心,燋的方見次第。”

⒌  猶決意。

宋 劉克莊 《解連環·甲子生日》詞:“已發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
《水滸傳》第三二回:“只是 武松 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 二龍山 落草避難。”
《醒世姻緣傳》第六八回:“他既發心待去,偺等收完了秋,頭口閒了,收拾盤纏,你倆口兒可去不遲。”
梁啟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二回:“我國教育所以不能普及者,由於文字太難,本黨發心研此問題,務必製出一種新文字,以便學界。”
艾蕪 《榮歸》:“兩年前發心要做的事情,如今已像秋天的禾稻一般,成熟在眼前、足的下邊了。”
許傑 《<明日的文學>自序》:“我之想發心寫這一本東西,或者是我的懺悔。”

⒍  佛教語。謂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亦泛指許下向善的心願。

《法華經·從地湧出品》:“從誰初發心,稱揚何佛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明寺》:“﹝夾紵佛像﹞每夜行繞其座,四面腳跡,隱地成文。於是士庶異之,鹹來觀矚。由是發心者,亦復無量。”
唐 劉長卿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詩:“吾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遂發心。”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將有名聲,六韜三略不曾聞,本待發心吃齋去,則是無處買麵巾。”
《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發心要寫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