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粲的意思

注音 ㄅㄞˊ ㄘㄢˋ

拼音 bái càn

基本釋義

⒈  令罪人選精米以供祭祀。秦漢時的一種刑罰,施於高階官員命婦及其後裔中的女子犯罪者。

⒉  白米。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粲「ㄅㄞˊ ㄘㄢˋ」

⒈  漢代一種刑罰。令犯法的婦女擇挑白米,以供祭祀之用。

《漢書·卷二·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⒉  粳米的別名。參見「粳米」條。

唐·杜甫〈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秋菰成黑米,精鑿傅白粲。」

引證解釋

⒈  令罪人選精米以供祭祀。 秦 漢 時的一種刑罰,施於高階官員命婦及其後裔中的女子犯罪者。

《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
《漢書·刑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為城旦舂,滿三歲為鬼薪白粲。”
《後漢書·章帝紀》:“繫囚鬼薪、白粲已上,皆減本罪各一等。”
李賢 注:“男子為鬼薪,取薪以給宗廟。女子為白粲,使擇米白粲粲然。”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清理庶獄,分別輕繫重繫,使操作如白粲鬼薪之罰。”

⒉  白米。

《宋書·孝義傳·何子平》:“揚州 闢從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人或問曰:‘所利無幾,何足為煩?’ 子平 曰:‘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心獨饗白粲。’”
宋 蘇軾 《送江公著知吉州》詩:“白粲連檣一萬艘,紅粧執樂三千指。”
明 王錂 《尋親記·得胤》:“白粲表芹意,紅葉不須題。”
清 樑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須換銀米》:“﹝ 顧威明 ﹞遂令家人從旁細數,計削去四十三莖,立取白粲三百石送之。鬚之遭際,亦奇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