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繩的意思

注音 ㄓˊ ㄕㄥˊ

拼音 zhí shéng

基本釋義

⒈  正直如繩墨。

⒉  指正直的人。

⒊  以法制裁。

⒋  喻法制。

引證解釋

⒈  正直如繩墨。

《晉書·李胤傳》:“遷御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
《南史·褚玠傳》:“及為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
唐 杜甫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詩:“使君傳舊德,已見直繩心。”

⒉  指正直的人。

唐 盧綸 《早春遊樊川野居卻寄李端校書》詩:“投足經危路,收才遇直繩。”

⒊  以法制裁。

《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北史·裴延儁傳》:“延儁 在臺閣,守職而已,不能有所裁斷直繩也。”
宋 曾鞏 《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無直繩肅下之誼,有浮言罔上之跡。”

⒋  喻法制。

《北史·李彪傳論》:“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路,末路蹉跎。”
《魏書·高恭之傳》:“道穆 外秉直繩,內參機密,凡是益國利民之事,必以奏聞。”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幹平法,黃金撓直繩。”